日前,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xié)五部門聯合發(fā)起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在新聞戰(zhàn)線引起熱烈反響,大批編輯記者深入基層蹲點調研、采訪寫作,在了解基層實際、反映群眾意愿、樹立良好形象、推動具體工作上取得了積極進展,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
筆者以為此項活動對于煤礦新聞工作者寫出精品力作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煤礦企業(yè)報由于受地域性和時效性的影響,要想辦出自己的特色,自已的影響,“走基層 接地氣”顯得尤其重要,走基層就是要求煤礦的業(yè)余通訊員把新聞的聚焦點投向一線員工,讓他們形象“鮮活”起來,讓他們的“呼聲”在報紙里有方寸之地,而不僅僅是一片歌舞升平;“接地氣”則要求我們業(yè)余通訊員樂于與一線員工交朋友,將他們的喜怒哀樂真實的反映出來,將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動”起來,而不是滿足看文件查線索,雖然文字華麗,卻空洞無物,文章看后,留不下印象,只能是浪費讀者寶貴的時間。
基層一線是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蘊藏著豐富而鮮活的新聞資源。煤礦業(yè)余通訊員唯有走出高樓大院,跳出文山會海,走進井下一線的廣闊天地,才能挖掘到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采寫出打動人心的精品報道。“為了69個礦工的生命”無穎不是這樣的經典作品,這樣的作品飽含著作者對礦工的深厚感情。
走進基層“接地氣”,俯下身子“抓活魚”;拜礦工為師,向礦工學習。唯有深入基層,煤礦新聞工作者才能永葆活力,新聞報道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