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剛滿23歲的李軍藝從咸陽煤校一畢業(yè),便來到陜煤化銅川礦業(yè)東坡煤礦工作。六過去了,他從區(qū)隊技術員已經成長為綜采二隊技術副隊長,談起變化,熟悉他的人說:這歸于小李對煤礦機電專業(yè)的癡迷和執(zhí)著追求。
剛到礦那陣,小李在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方面堅持“三勤三多”的學習原則。一是手勤多干。小李堅信:不論干什么工作,如果心存懶惰,沒有上進心就一定不會成功。平時,他不論多忙都不忘記學習,經常與一些老師傅探討處理設備故障中的技術難題,從中學到了不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電氣知識。二是口勤多問。他常給工人們講:“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礦井使用的電氣設備也在日益更新,井下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現(xiàn)代化礦井逐步走向成熟,今日的我們如果不學習將會被明日所淘汰”。
參加工作以來,他養(yǎng)成了邊工作、邊學習的好習慣,遇到新問題、新技術時,就到生產科、動力科請教,偶爾也鼓足勇氣到有關礦領導那里取經,工人們見他這樣不知疲倦在學習,就豎起大拇指夸獎“小李子,年輕有為愛學習、前途光明呀!”他聽后笑著說:“哎!要學的東西太多,不學就趕不上趟了!”正是他的這份堅持與執(zhí)著,在經過了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掌握了不少處理電氣故障的技術要領。三是眼勤多看。李軍藝利用到先進單位參觀學習的機會,留心觀察他們所使用的各類電氣設備,并用照相機、筆記本等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參考資料,同時,他著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在井下凡是遇到處理電氣設備故障時,他總會上前搭把手,正如他說的:“幫助別人的同時我也在學習”。
一次,井下712工作面機尾部分進行夾角18°的支架、溜子大轉彎,這是一項新的課題。面對困難,小李沉著應戰(zhàn),提前預算,仔細推斷,要實現(xiàn)夾角為18°的支架、溜子整體大轉彎,必須提前進行后半部加刀推采。在一個多星期的工作中,李軍藝天天不離現(xiàn)場,認真觀察加刀規(guī)律,密切關注機尾推采速度,終于在計劃的12天內順利完成了支架、溜子的整體單邊擺采46米的大轉彎。
去年4月,綜采二隊在進入901工作面時,由于地質條件造成的影響,運輸皮帶高低起伏,落差大,導致皮帶大量卸煤,造成皮帶跑偏,成為制約安全生產的最大瓶頸。為盡快實現(xiàn)正常生產,李軍藝大膽提出停產建議。他利用參加調度會的機會,耐心細致地向礦領導們匯報了運輸不暢的根本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礦領導同意并決定實施小李提出的方案。當天,他便帶領檢修班34名職工,根據(jù)落差大小,加高皮帶架腿,人工落地板,同時安裝自主設計的假機頭,12個小時過去后,皮帶跑偏問題得到解決,又恢復了正常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