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聽到這樣一件事:街洞公司茶塘煤礦的采掘通的總隊長在每次質量標準化檢查時,總是站在井口或會議室外面給檢查組的領導發(fā)煙,而且基本上都是藍芙蓉王。這種煙平時我們隊長是不舍得抽的,為什么每次檢查他們都從辛苦賺來的工資中買煙呢?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們對自己分管的采掘頭面質量的重視,十分關心本隊的的質量評級,究其原因就是每月的綜合評級直接與他們的工資結算掛鉤,與隊長的業(yè)績考核掛鉤。
雖然隊長采取這種交流方式并不值得提倡,但質量標準化取得的效益不容置疑,質量標準化的觀念也樂于被一線員工所接受。
我想:首先質量標準化出臺的細則,一定是在不違背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前提下,征求了一線員工的意見,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質量標準化對提高一線員工的安全系數確實起到了作用,再輔佐于獎罰這種有效的手段,才得以使質量標準化工作扎實推進。
從群眾中來,就是要善于從員工中聽取金點良策,并使之形成可操作性的制度規(guī)范。到群眾中去,同樣需要我們聽取一線員工的意見,使制度規(guī)范進一步完善,這樣的制度和規(guī)范才會使員工真正接受,直到真正落實。特別在當前煤炭市場持續(xù)低迷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聽取廣大員工的聲音。我們即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頂層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接地氣,這樣的頂層設計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減少阻力,推廣起來也容易得多。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1句話、61個字。言簡意賅,唱起來朗朗上口,卻包含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然而正是這最簡化的制度,人民解放軍卻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四百萬美式裝備的蔣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同時也不得不說這是制度的力量,這種制度通過朗朗上口的形式,很快能使每一個軍人入腦入心,再加上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使最簡化的制度打敗了強敵。 最初從1927年10月三灣改編時提出的“三大紀律”,到1947年10月10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前后經歷了20年的時間。 改制度的過程,也體現了“從群中來到群眾中去”我黨活生生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