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陽光明媚,櫻花也開了,老張將妻子推到室外聊天說笑。
“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對你忠實,直到永遠……”這句婚禮時最動情的誓言,有幾人能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信守呢?然而,有這樣一個男人,26年來照顧著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又將一雙兒女撫養(yǎng)成人。而今,夫妻倆已結婚38年,感情依舊,他就是陜煤化原銅川礦務局三里洞煤礦64歲的退休工人張建收。
家住印臺區(qū)三里洞街道辦事處新建社區(qū)的張建收在這一帶因長期照顧病妻頗受贊許。通往一樓家里的臺階被他細心地用水泥抹成斜坡,以方便推老伴的輪椅進出。家里的地板上東拼西湊地鋪著地毯,老張說,這是人家俱樂部不要的地毯,自己拿著小刀一塊塊割回來,鋪在地上增加輪椅的摩擦力。在這個一室一廳的小家里,處處都顯露出老張對妻子點點滴滴的關愛。老張告訴筆者,老伴溫西惠患嚴重類風濕至今已有33年,一開始還能扶墻挪著走,1988年以后病情加重,腿腳、手部骨頭變形,致使她無法站立,逐漸發(fā)展到臥床不起,甚至連吃飯、翻身都得人幫助。26年來,老張日復一日地照顧患病老伴,每天早早起床,給妻子穿衣、洗臉、按摩、收拾房間、蒸饃、做飯……閑了就把她抱上輪椅,推出去曬曬太陽,跟人聊聊天。
老張告訴筆者,妻子是生完小女兒后落下的病。那時生完孩子沒有錢,他們就在山上找了一口破窯洞給妻子坐月子,窯洞潮濕陰冷、又沒有錢買炭生火,加之營養(yǎng)不良,出月后,正值壯年的妻子就病倒了。后來經(jīng)檢查確認,患嚴重類風濕,老張就領著她求醫(yī)問藥。為了給妻子治病,老張學著按摩、配藥、打吊針。那時老張去上班,兩個年幼的孩子就在家照顧母親,下班回來他就匆忙做飯,操持家務。后來孩子上了學,為了照顧老伴,老張向領導說明情況要求上夜班以便照顧妻子。從那以后,他就白天干家務、照顧妻子的生活起居,給一家人做飯,晚上再去井下作業(yè),一天睡覺的時間連3個小時都沒有。
連水燒開什么樣都不知道的粗枝大葉的男人,在妻子的指導下學會了蒸饃、炒菜、甚至縫被褥。2001年,三里洞煤礦因資源枯竭破產(chǎn),每月只有200多元的工資,為了維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老張甚至用輪椅推著妻子外出撿過破爛。后來,兒女都去了外地工作,照顧老伴的責任全部落到老張一人身上。其實老張自己曾在礦上因工傷導致肋骨骨折,現(xiàn)在又因腰椎有5節(jié)增生不能久坐,但為了省錢給老伴買藥,他一直舍不得給自己治病。老張說,我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得提著勁兒照顧她。
伺候病人的日子很艱難,曾有人勸老張離婚,省得被妻子拖累,甚至還有人說,給媳婦吃點老鼠藥算了。一向與人和善的老張憤怒了,從此便與那人不再往來。妻子在老張的照顧下也白胖了不少,說起老張對自己的照顧,溫西惠說自己雖然身體不好,但現(xiàn)在活得很開心,每天兩人在一起有說有笑,自己幸運得很遇到了一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
老張說,當年妻子在娘家很嬌慣,連桶水都沒提過,嫁給他后,由于自己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看孩子、種地、挑水全都是她一人在干,甚至連五六畝地的麥子也是她一人收,老伴為全家付出、犧牲了很多。他說:“人家當年跟咱的時候健健康康,不是現(xiàn)在這樣,現(xiàn)在她病了,我不能把她扔下,做人要憑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