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樹是陜西陜煤銅川礦業(yè)下石節(jié)煤礦的一名普通職工,近日,他榮獲了銅川礦業(yè)公司第三屆助人為樂模范提名獎,本報過去曾以“偷存私房錢,捐款獻愛心”為題對他作過報道。看上去身材單薄的他有著一腔博愛無私的胸懷,二十多年來,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堅持為地震災(zāi)區(qū)、希望小學(xué)、困難職工群眾捐款獻愛心累計達三萬余元,被身邊的工友和媒體親切地贊為“愛心大使”、“名譽礦長”、“奇人曹海樹”。
僅初中學(xué)歷的曹海樹,現(xiàn)在是下石節(jié)煤礦選運區(qū)的電鉗工。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的曹海樹最大的業(yè)余愛好就是聽聽廣播,翻翻報紙,看看新聞。1991年,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民的遭遇讓這位富有愛心的礦工悲憫之情一下涌上心頭。那時,一家三口全靠他每月幾十元的工資生活,老家彬縣還有兩位體弱多病的雙親要他奉養(yǎng),日子過得很清苦,可他還是拿出一百元捐給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用于戰(zhàn)后難民救助。不久,一封蓋有公章的致捐款人的回執(zhí)寄到了他手中,感謝他為世界的和平和人道事業(yè)做出的貢獻,而他的愛心行動自此拉開了序幕。
每次只要在新聞上看到哪里出現(xiàn)了災(zāi)情,電視報道中有需要救助的對象,他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第一時間跑去捐獻愛心。自己每次出門,無論是看到路邊乞討的弱勢群體還是遭遇困難需要幫助的人他都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他和父親在銅川的大街上看到一個身體殘疾的人躺在地上,身邊放著一個瓷碗,曹海樹將身上僅有的一百元錢放了進去。礦上職工楊惠東患病他捐款500元,左小華、左小國兄弟倆得了肝病,他各捐了一百元,選運區(qū)工友李小軍身患心臟病,他一下就拿出了300元。綜采隊職工張元柱的兒子身患白血病,礦上組織捐款,在家休息聽到消息后,拿上僅有的500元錢趕到了區(qū)隊學(xué)習(xí)室捐款現(xiàn)場,捐完款才松了口氣,他心里只有一個最簡單的想法,那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礦工兄弟早日渡過難關(guān)。他和工友去銅川辦事情,途中遇到車禍一名婦女掉落河道,發(fā)出斷斷續(xù)續(xù)的呻吟聲。曹海樹二話不說,跳了下去,和大家合力將這名受傷婦女送往了醫(yī)院,這才放心的趕去辦事。
有一次鄰居聊天的時候,他得知下石節(jié)農(nóng)村有位孤寡老人,生活特別困難。去家里一看,七十多歲的劉萬得與天生弱智的兒子相依為命,兒子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都需要老人照顧,日子過得十分艱難。曹海樹就常年利用業(yè)余時間,幫助老人鋤地、劈柴、做飯,洗衣服,細心的照顧老人一家的生活。看見村里的小學(xué)生背著破爛的書包,他二話不說買了新的送到了孩子手中,他們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也讓曹海樹格外欣慰。
在曹海樹家里有一個被他當做寶貝的袋子,里面一張張小小的匯款單和感謝信記錄著曹海樹二十多年來的愛心義舉。海灣戰(zhàn)爭100元、延安希望小學(xué)550元、亞運會舉辦100元、銅川沮河飲水工程100元、非典疫情100元、汶川地震1000元、玉樹地震1000元、北京奧運會舉辦1000元、宜君縣貧困兒童300元、殘疾兒童基金300元、扶貧基金300元、中小學(xué)幼兒教師獎勵基金1000元……,一項項捐款記錄累計金額達三萬多元。三萬多元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算什么,但是對于家境困難的曹海樹來說可以算得上一筆巨款,無論收入多少,二十多年間他從未間斷過幫助別人的愛心善行。期間,中國紅十字總會、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等多家單位的榮譽證書、感謝信和感謝電話紛至沓來,他先后被中國愛心人物論壇組織委員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銅川礦業(yè)公司授予“中國愛心人物”、“愛心大使”等稱號。他的感人事跡先后被《中國煤炭報》、《陜西工人報》、《銅川日報》等媒體報道。
盡管曹海樹多次為地震災(zāi)區(qū)、社會困難群體捐款獻愛心,但他從不聲張,連家里人都很少知道。經(jīng)過媒體報道,他樂于助人的事跡在礦區(qū)不脛而走,贊揚聲一片。但也有人對他的愛心行為有著這樣那樣的猜疑聲。“老曹,你是想出名吧?”每次遇到這樣半開玩笑的問話,他都會堅決的說“不是”。 “你到處捐款只落個虛名,圖啥呀?”聽到這些話他也總是笑笑而已?;叵胱约旱某砷L經(jīng)歷,自己自幼喪父,日子過得很苦,經(jīng)常吃不飽,穿不暖,母親含辛茹苦的養(yǎng)活著一大家子人,自己就利用周末上山挖藥材貼補家用。后來,被當?shù)匾粋€好心人看到后,資助他讀完了初中。上班后,領(lǐng)導(dǎo)和同事把自己當成家人一樣,無論有什么困難都及時給予了解決。他常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也要像幫助過我的人一樣力所能及地幫助有困難的人。他表示,雖然自己住著平房,愛人沒有工作,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能吃飽肚子,就會不停地幫助別人,向社會各界捐款獻愛心,把感恩與愛心傳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