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山西公路煤炭交易会多数人不愿签合同 | |||||
煤炭资讯网 | 2006-12-25 8:56:19 煤市分析 | ||||
2007山西公路煤炭交易会多数人不愿签合同
06--12--25 “我觉得现在签订这样的合同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现在就计划返回厂里。”这位负责人告诉通讯员,“来这儿也就看看而已。” 每年的煤炭交易会上,尤其是公路煤,电力生产企业都是主要的用煤大户。“但是,很多电厂都扛着不签合同。”晋北地区一家煤运公司参会人士苦笑着对通讯员说道。 “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可持续发展基金到底谁家来征收,山西的煤炭运销体制是否会因新基金的执行有所改变?”晋东南一家电厂的张先生说。 交易会现场 700多人参会 多数人不愿签合同 此次订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组织煤炭供需双方签订2007年山西公路出省煤炭购销(买卖)合同、省内公路运煤购销(买卖)合同。 通讯员注意到,此次交易会规定,山西公路出省煤炭的交易订货要通过“山西公路煤炭信息网”进行网上交易。而公路省内煤炭的交易订货采用由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印制的合同文体进行交易。交易价格为太原煤炭交易市场挂牌价。 考虑市场多变 电厂代表不愿签合同 根据几位电厂代表的介绍,通讯员了解到,虽然煤运公司对煤炭交易有挂牌价格,但是在历年的执行过程中,大家根本没有按挂牌价来执行。比如,即使挂牌价格一吨电煤为220元,而实际市场价格由于电煤供应紧张涨到了240元,这个时候,电厂往往以挂牌价格和煤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后,还得和煤矿再签订一个协议,表示将会在交易成功后直接给煤矿补交每吨20元的差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时候,煤矿根本就不愿把煤卖给电厂。” 煤矿不愿把煤卖给电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煤必须经过煤运中介这一环节才能进行结算货款,即电厂把钱给了煤运,煤运提留了需征的费用后才把款结算给煤矿,这样资金回笼周期明显要长。 而同样,即使有挂牌价格,如果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实际低于挂牌价,电厂也会通过其他手段把差价扣出来。 “电厂不可能现在就把半年的价格签订了,现在煤炭市场变化很快,根据目前煤炭生产已经开始过剩的迹象看,明年煤炭价格到底怎么走还都是未知数。既然实行了市场化,那煤价也应该随时根据市场调整。”山西电煤协调委员会人士如此表示。 一位参会的地方煤运人士也证实,电厂方面一直迟迟不肯签订合同。 而交易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日当天共签了103笔山西省外合同,山东和河北为主要对象,有些只是签了数量,已签订价格的合同不多。 通讯员还了解到,很多电厂参会代表借12月22日冬至纷纷离开太原。 截止22日,所签订的合同仍然还是省外用煤多一些。 质疑 煤运代行政府职能 “事实上,很多企业只是来了解行情、结识客户的。” 但在采访中通讯员发现,更多的煤电企业最关心的还是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权和煤炭运销体制的改革。 1983年,煤运公司应运而生,山西希望它能掌管省内所有地方煤矿的销售,即“一个声音对外”。 煤运公司负责统一计划运输和销售、管理全省煤炭发运站(统配矿除外)、组织汽车外运出省、办理货款结算。后来,其的职能被进一步明确概括为“统一合同、统一票据、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调度”。 多年来“五统一”政策在为山西煤炭市场保驾护航的同时,也给煤电双方增加了不便,而山西煤运的企业性质代行政府职能也备受社会各方的质疑。 煤运公司无实体但工资高 “煤运公司很多都没有实体,但工资都非常高,一般的每月都在3000元以上,而且2004年审计厅的报告显示,仅工资一项,煤运总公司班子成员11人人均29.36万元,中层干部78人人均8.67万元,一般职工219人人均5.56万元。这在山西地区是非常不正常的。”熟悉煤运的一位人士告诉通讯员。 所以在很多场合,包括很多政府官员和专家都希望山西煤炭运销体制能有所改革。 运销体制改革呼声日高 朔州煤矿参会代表认为,“煤炭市场现在一直要求全面市场化,煤运中间这一环节其实增加了我们的交易成本,而且占用资金的时间加长,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一位参会的电厂人士则表示:“关键是煤运公司的收费太不规范,我们到现在不清楚它到底收的是什么费用。有的说是经销差价,有的说是管理费和服务费。” “但是作为煤炭运销公司,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在电厂缺煤的时候它也保证不了供煤,在煤矿销不出去的时候它也保证不了销路,既保不了量又保不了价,那么它等于凭空在交易双方之间增加了这么一个环节。”山西电煤协调委员会郭跃龙说,“在国家对煤炭工业的意见中,是不允许增加中间环节的。尤其是这种收费的权力,应该由行政职能部门来征收,这样便于规范收费行为。” 省内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在山西焦煤、同煤甚至包括国内国际大的煤炭集团四处跑马圈地,大举进行资源整合的情况下,疆土日益缩小的山西煤运系统,继续保持其现有政府职能和运作方式,对煤运自身来说也未必是好事。与其继续遭人非议,莫如趁势尽快完成体制改革,做大自己的资源产业,做成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也是其较好的出路。 流失问题 从2000年至今 煤炭利益流失严重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多年来,山西省煤炭销售领域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条块分割以及政企不分、管理与销售不分、出口与内销不分的营销体制,造成了山西煤炭销售多头对外、恶性竞争,地方利益严重流失。根据研究数据,从1981-2000年,仅煤炭价格与价值背离,就使山西煤炭效益流失高达近千亿元。2000年以后的六年间,山西煤炭利益流失仍然十分严重。这也是山西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敏感问题 可持续发展基金 征收权的归属 事实上煤运方面也正在为自己的前途作积极的打算。除了仍然积极争取在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方面分一杯羹,建立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也是山西煤运试图保持自己活力的一个重要选择。 “这次由煤运的两大公司出面组织省内公路用煤交易会,很明显它想提前搭一个平台,为建立全国性交易市场做准备。”郭跃龙如此认为。 而交易会主办方太原煤炭交易市场信息部一位人士也表示,今年的会议将省内省外订货会合二为一,就是为明年成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做预演。 晋南一些电厂参会代表对通讯员表示,“山西煤炭销售以前比较乱,有一个统一管理部门也很应该,建立交易中心对山西也有利,但关键还是看由谁来管。” 而煤运有关煤炭交易中心的计划还面临着另外一种挑战。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掌管着由铁路发运的占全省煤炭外运量一半以上的煤炭。煤销办成立后,煤运公司实际上只能管辖公路运销。去年,煤销办与同煤、焦煤集团等省内煤炭大集团一起出资成立了一个新的交易中心,并希望将公路运销煤也并入交易中心,这与煤运公司的战略恰恰背道而驰,煤运的目标是,未来全省所有的煤炭,包括国有矿的铁路运销煤都得进入本系统的交易中心。 而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权的归属问题,将是山西煤炭运销体制改革极其敏感的爆发点。 “开幕式那天,省煤运公司领导在讲话中表示,省政府85号纪要文件中提出,希望省地税能委托省煤运公司来协助征收,但是当时在座的省领导并没有表态。它毕竟只是会议的纪要文件,省政府现在也没有专门下文要求地税这样做。”接受采访的地方煤运公司人士担忧地表示说。“如果我们没有了征收权,我们就没法活了。所以现在大家都在等待。” 担忧 一旦失去收费职能 四万煤运职工难安置 对煤运公司来说,它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果失去继续收费的职能,其几万人的队伍的安置首先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煤运公司在出省的每一条路上都设立了众多的检查站。很快,各级煤运的员工人数就超过了4万人,要知道建立之初它的总公司编制为80人,地市分公司40人,县公司仅10-20人。 事实上,煤运的几万员工都在焦急地等待决定自己命运的最后时刻。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中很多都是应收费管理职能而生,如果失去了收费的职能,他们将做什么? “有公路、铁路的还可以再回去,自己有实体的也还可以生存,但很多地方煤运公司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大堆职工。”上述人士表示。 “这个问题现在十分敏感,省里面现在也正在考虑。很多单位都在争基金征收权,但到底谁家征收现在还说不清。”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云在接受通讯员采访时表示,“山西煤炭运销体制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听说煤运公司现在有几万职工,这些问题很不好解决。” 煤运人士则表示,“地税人员去征税困难比较多,比如到底找谁来征收费用?但煤运公司就不一样了,即使找不到煤矿主,但我们可以在路上卡,因为我们有煤检站。” 事实上这也正是山西省政府部门不能不考虑的问题,煤炭运销体制改革最大的焦点就是煤运现在执行的“五统一”政策和其代收费职能,但这恰恰也使煤运公司具备了对地方煤矿收费的先天优势。虽然政府的意见是要让煤运公司剥离收费人员和收费职能,但这也并非易事。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也没几天可等了,现在大家都很着急。”不少煤运公司的人对自己的前途都十分茫然。(李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