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内蒙平庄煤业公司红庙煤矿二井技术主管张清玉

银桥杯:技术之光一路放彩

煤炭资讯网 2007-10-15 9:22:29    局矿快报
银桥杯:技术之光一路放彩

    人的一生应如煤一样,只有在炙热的奉献中,才能展现出生命最美的光芒.1985年,年仅20岁的张清玉从辽宁阜新煤校毕业来到矿山,在这个称为黑暗世界、不见阳光的井下,从一名普遍的掘进工到技术员、采煤队长,直到担任内蒙平庄煤业公司红庙矿二井技术主管。20多年来始终没有脱离过生产一线, 1985年以来,张清玉了完成大大小小技术革新项目230 多项,累计为企业创造价值1800多万元,连续多年被集团公司、红庙煤矿评为先进生产者、技术标兵、技术革新能手,2002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连续三年被评为赤峰市劳动模范,2006年应全总之邀赴北京光荣出席煤炭系统劳动模范群英会。今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9月27日进京授奖,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生产结构体调整,关系到全井一千多名员工的生存,我是一名技术主管,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起结构调整的重任”
   
     2005年11月,张清玉被提任为二井技术主管工程师。他刚一上任,正值矿班子对二井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战略决策出台。面对这项科技含量高,规模庞大,系统复杂,调整面广,而且要求一年内见效的综合性技术改造工程,张清玉责无旁贷,立即领命,披挂上阵。他从调查研究入手,从档案室借来建矿15年来的二井井下所有技术资料,在两米多长的制图板上光资料就足足垒了1米多高,他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查资料定方案,搞设计,算数据,白天坚持下井实地堪察,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密密麻麻的记下井下多个区域地点的详细情况,五个采区、数万米巷道,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晚上他连班加点,伏案查阅技术资料,构思酝酿生产结构调整方案。长期方便面加面包当伙食,吃的胃口直反酸。多少个夜晚下夜班的工友们在凌晨两点多钟看到他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光。汗水换来业迹,智慧化为成果。在矿、井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一个前所未有的生产结构调整方案终于出笼了:关闭三采区,缓解动压对主要巷道的压力影响,形成二、五区配采格局;砍掉一支炮采队,两支掘进队,让综采发挥大功率机组优势;改造一、四区辅助运输系统,停运东风井绞车运输,停运二区主皮带,将+236运输大巷电机车更换为14吨;撤除三采区变电所和水仓,合并二、五区火药库,简化巷道,合理报废一、三、四区部分区域巷道,减少巷道维护费用;将四区轨道下山积水集中排放,减掉+360泵房;对主副井绞车和主井运输皮带实施了电控系统改造,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 
    
    生产系统的简化和优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原煤生产为例,综采队2006年3月产量突破10万吨大关,10月份月产量突破12万吨,全年提前55天跨入年产百万吨综采队行列,全井年产量由120万吨提高到156万吨;减少巷道 1000多米,直接节省维修费用100多万元,直接结余劳动力20余人。生产系统的减化,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靠发挥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20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使他养成了爱钻研、记笔记的习惯,累计写下了30多万字的笔记,他根据采场运动规律、矿山应力显现规律等采矿原理,锲而不舍地进行技术革新,他经常对技术员们说:“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靠发挥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他非常重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力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他主张克服原有设计上的缺陷,将综采工作面设计为175-180米的等长工作面,减少了搬家次数,并且通过“抹三角煤”的采煤工艺,能多回收煤炭资源五万多吨,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井技术创新工作蓬勃开展,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去年全井就有35项技术创新、管理创效成果申报了矿长奖励基金。
    
    在设计生产结构调整方案的同时,张清玉还孜孜以求地对软岩巷道支护进行技术攻关。红庙矿是典型的软岩煤层结构,巷压大,巷道返修率高,有的巷道需反复套修5、6次,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张清玉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技术难关,他和矿生产部室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推广应用锚网索与圆型U钢封闭支架复合支护新工艺。为了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连续3个多月坚持进行矿压观测,施工过程中,他与开拓队的工友们同上同下,一起摸爬滚打,100多斤重的钢梁,他坚持亲自抬上抬下,亲自紧固锣栓,调整排距,校正退山迎山。在他的主持下,2006年底,多年未得到解决的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支护工艺改革后的巷道不再返修,而且每米巷道节省综合投入300多元,看到科技带来的成果,工人制服软岩的信心倍增,全井锚索锚杆支护巷道从无到有,目前已经达到1000多米,综合效益达500多万元。

    “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绝不能出带血的煤”。
    
    张清玉经常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绝不能出带血的煤”。平时入井,张清玉随身不离一件宝就是携带一块瓦斯便携仪,走到哪里测到那里,遇有险情他总是坚决地停止工人作业,第一个冲上前去亲自排除隐患,有一次二采区292-262N片综采工作面上三角小风机突然断电停风,而在工作面工作的工友们都不知情,如不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瓦斯超限,他赶到了后立即采取停电措施,组织工人撤出工作地点,然后他亲自恢复了风机通风,并认真检查了瓦斯浓度,确认不超过规定数值,才让工人重新进行作业。
    
    张清玉担任技术主管后,分管了“一通三防”工作,这是涉及企业安全发展和员工人身生命极为重要的工作,他丝毫不敢懈怠。精心设计了全井通风网络图、供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瓦斯巡回检查图;针对一井、二井两个井口共用一套主扇通风的不合理现状,积极建议对复杂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并积极地搞设计、拿方案,矿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一井建立了一套独立的通风系统,结束了两个井口共用一套主扇的历史;针对煤层易燃,自然发火期短的实际,他总结摸索出了“以风防火法”、“易燃煤层防火经验”,为煤矿通风防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组织实施的东风井、北风井灌浆系统改造和全井的防尘系统改造为全井乃至全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矿井的避灾防险能力显著提高,自他担技术主管以来二井没有出现自然发火和瓦斯超限事故。
    
    科学之路漫长,技术之光无边,张清玉新是勇于追求技术之光的人。二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休班,女儿的家长会一次没开过,亲朋好友的的生日一次没参加过。今年6月份女儿参加中考,央求爸爸去陪考,他硬着心肠,把陪考的事托付给妻子,就怀着深深的内疚下井了。他把一项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把效益转化为安全,他用聪明才智在地球深处折射出了五彩斑斓的技术之光。
 
                   
注:图片没能传上请重传     
 
 

本网通讯员:宋国刚、程义民 编 辑:晓岚


本网通讯员:宋国刚、程义民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