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澄合局十大杰出青年宇厦公司员工杨学祥的事迹 | |||||
激情在奉献中燃烧 | |||||
煤炭资讯网 | 2007-10-15 10:18:19 局矿快报 | ||||
政治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止步,否则思想就会停滞不前 杨学祥精通党的理论的精确内涵。像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邓小平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纲领性作用,他都知之较深。正是不断的理论学习和探索,使他对马列主义的理解比较深刻,使自己真正地对立起了无产阶级世界观。 在这种正确的指理论指导下,他勤俭自律,团结同志,并能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从参加工作开始,他便养成了“四勤”的习惯,即“眼勤”“嘴勤”“手勤”“脑勤”。正因为这样,在局18#楼基础施工中,他提出了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加部分干土和现场湿土拌和灰土的建议,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施工速度,还节约了大量资金,也因为如此,在2001年黄陵101皮带走廊施工中,他大胆向设计单位提出更改设计的建议,解决了槽型板没有时间予制的问题,保证了工程进度。这些都得益于他的“四勤”。至于工程中调整工序,纠正违章,查处质量问题这种经常性的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实践能力的提高,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勤”能力所得也不是偶然的,这与他过硬的技术本领密不可分,如用生石灰替代熟石灰,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难以成功的。在101栈桥施工中,没有他详实可靠的计算数据,也不会征服设计单位而最终更改设计。而在黄陵1号井15米原筒仓的16米平台上予留螺丝孔的施工中,更显示出了他高超的技术水平来,在钢筋密布的16米高的平台上予留螺丝眼,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做到了,而且准确率达到100%。 往往是有能力的人,做出成绩的人,会看淡具体的琐碎事情,而他不然。因为有着远大的理想、信念,有着对企业高度的责任心,他在工作量大,自己很繁忙的情况下,坚持每一分项工程一交底,每道工序一复核,碰到不合格项,坚决返工,没有商量的余地,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已很难统计拆了多少次不合格的砌体,铲过多少次不合格的墙面抹灰。就连正在施工的阳光大厦,也因夜班灰土施工差被他停了工,监理常说:“有杨工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放心”。 工作没有高低贵溅之分,重要的是要有执着的追求 在许多人眼里,干技术工作是轻松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一支笔没有二两重”,但是技术工作同样是很辛苦的,既要编制各种方案,做好各项工作的交底,还要翻阅各种资料,寻找现场施工的最佳方案。同时还要计算工程材料,向工人解释图纸,整编资料,关键工序旁站监督,技术复核,处理突发事件,检查各工序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等。这些大量的日常性工作没有一件是轻松的,使得他每天工作两头不见天。但他却凭着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独自挑起了包括阳光大厦在内的三项工程技术工作,现在他就象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已经没有了白天黑夜。 俗话说的好,艺高人胆大。这些年来,他正是凭着过硬的技术本领在建筑工地上自由驰骋,而本领的练就不是天生的,如果没有他从一开始就深入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想办法积累的感性认识,就不会有在以后工作中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如果不是他在近十年的工作中坚持学习,更不会有这些年来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到现在他仍勤学不辍,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他还参加建筑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 成绩都是暂时的,所有做过的事情都会成为历史,而信仰是永恒的。当杨学祥将自己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信仰和自己的优良品质与知识能力结合起来时,他身上闪动着的那种杰出的光芒他便成为了永恒,未来这种光芒将会更加耀眼并照射得更加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