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山东兖矿集团杨村矿“拾荒者”一年创效300万元

只要肯动脑,废料堆里尽是宝

煤炭资讯网 2007-10-29 9:36:24    局矿快报
只要肯动脑,废料堆里尽是宝     【本网讯】 山东兖矿集团杨村矿器材供应站有一个11人组成的装卸队伍,这支装卸队伍的任务就是把矿上的废皮带、废铁丝网、废钢丝绳、变形的锚杆、锚杆盘、下脚料进行回收、挑拣、修复。因此,废料堆、垃圾点等少有人去的矿山旮旯成了他们的“最爱”,职工们戏称他们是矿山“拾荒者”。也就是这支“拾荒”队伍,平均每年从矿山旮旯里拾荒20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300万元的“拾荒”效益。

    赵良华是“拾荒”队伍的队长。在他的带领下,11名职工不仅要回收各单位不用的下脚料和用剩下的废弃加工件,还要对这些废弃物料进行修复、规整、加工。在他们的眼里,这些无用的废料可都是宝贝。赵良华说,“可不要小看了它们,只要稍加处理,这些看似无用的废料马上就有了用武之地。”一条废皮带在从前是派不上用场的,是典型的矿山“鸡肋”,而如今,这弃之可惜的“鸡肋”经过“拾荒”人的分解切割,变成了省钱、耐用、安全系数高和一线职工爱用的一字梁接顶材料、锚杆防崩挡板和井下风水管挂板。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矿节约80万元。在“拾荒”队伍的废料加工车间里,整齐地排放着已修复加工好的风水管、锚杆、钢丝网等,如果不仔细观察,一定看不出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是用废弃物料加工而成的。赵良华说,“只要肯动脑子,废料堆里到处是宝贝。”

    像赵良华的“拾荒”队伍一样,杨村矿各单位里也有不少,他们立足自身岗位,开展“废料回收、节约创效”活动。在该矿,各单位制订了不同的节约目标和修旧利废任务,并从自身实际出发,深挖内潜,修旧利废,过紧日子。因为他们知道,“节约的,才是自己的。”2006年,杨村矿节支降耗242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30000余元,收入比往年大幅增加。从节约中尝到甜头的杨村矿职工,今年把节约的目标定的更高,制定的措施更细,实施的步骤更加严格,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个螺丝做起,开展了“十个一”节约竞赛活动。生产区队在工作现场设立了回收箱,他们把废弃的锚杆、铁丝网放进去,升井修复后再利用;地面后勤单位在固定地点安置节约箱,把用过的棉纱,剪下的下脚料分类入箱,已备后用。“四大”活动开展以来,该矿盘活工区库存材料80万元,回收再利用材料60万元,修旧利废40万元,废旧物资对外出售110余万元。
                                       
本网特约通讯员:惠凡波 编 辑:晓岚


本网特约通讯员:惠凡波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