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萧习华散文:大水阻我回故乡

煤炭资讯网 2007-10-29 11:03:09    局矿快报
萧习华散文:大水阻我回故乡     在“一条大河波浪宽”时,就意味着故乡的大河涨水了。

    涪江的支流凯江唱着歌谣流过我的故乡萧家河坝,也缓缓流进我的梦乡,流注到我的笔端……我在故乡生活了十七岁,离别故乡已有二十六年了。

    故乡离我工作的单位有三百多公里远。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每次回故乡都要提前做计划。因为父母年事已高,住在故乡的老房子里。儿子也在老家的县城中学读书。这些都是我的牵挂和担心。

    今年是连续两次回故乡了。第一次是儿子秋季提前开学,当时因为雨季,已回到了县城,便打电话问母亲(老家安装了电话),母亲说过不了河,叫别去。一声叹息,只好作罢。便向在家乡中学教书的二弟详细询问了父母的生活近况。

    第二次,是在国庆节完成节日加班后回的故乡。行前曾打电话问母亲,母亲说老家连续多日大雨,河里涨了水,封了渡,估计第二天差不多能过渡。早上从单位出发,三个小时车程抵达三台县城,中午在二弟家吃饭。饭后,住在二弟楼房附近的二叔也要同我们一起回萧家河坝。车从县城到家乡的渡口有十公里路程,行至一半时,就给母亲打电话,叫母亲往河边走。母亲在电话里说,渡船还是未开渡,要等水位降一些才行。

    我们到达渡口时,母亲早已站在河对岸向我们了望……一条浑浊的河流把我们阻隔于两岸。我们和母亲大声说话,话语飘过河水,互相可以听见。母亲说,这几天河水大,都未开渡,昨天小船在渡人。现在还要等一下,等水位降一点坐小船。我想,已经走到家门口了,仅一水之隔,若不能过河去,真是心不甘呀,内心的酸涩可想而知。决意要过河。

    渡船是朱家滩(据说名由朱元璋所赐)两岸人民唯一的交通工具。这是个老渡口,过去若干年只能渡人畜,去年把船改成大铁船后,可以过“小四轮”和手扶式拖拉机,但小轿车之类的车辆是不能过的。母亲所说的小船,是指打鱼的舢板船,可以称为“水上漂”,它长有丈余,宽不足两尺,船身很轻,在河水里行走阻力小,但就是非常颠簸,处置不当就很容易翻船。

    在难挨的等待中,只有看着河水发呆……远处有被河水冲散的鸭群,嘎嘎惊叫着在河中央老是靠不了岸……

    这条凯江,发源于四川安县的鹿爬山,流经罗江县、中江县后,穿过萧家河坝,再下行二十里在三台县城处汇入涪江。涪江再下行,至重庆的合川汇入嘉陵江,嘉陵江汇入长江,长江最后万里奔流归大海……早年的凯江是萧家河坝的人走向外界的唯一通道……
过去,凯江发大水的时候是惊心动魄的,奔腾咆哮、恶浪翻卷的河水一派汪洋,冲走树木,冲毁庄稼,河水中漂着死了的畜禽,如牛、猪、狗等和被揭了盖的茅草屋脊,甚至漂着人的尸体……我们同大人们守在岸边,眼睁睁地看着河岸的土地被水淘空后垮掉湮入洪水中,眼睁睁地看着未成熟的庄稼一绺一绺地被洪水拔掉……内心的创伤和痛楚被洪魔不断刺杀、撩拔……

    在我记事中,一九八一年的大洪水是最厉害的,大水从大坝里山脚下的河沟回流倒灌,曾淹垮了几家农舍;并将大坝外所有护岸的芭茅林带全部冲毁,还冲光了大部分河边地……洪水消退之后,我们小孩子就到河边去拾柴火,那是大水留给我们的微薄的“财产”……

    在大多数时候,这条河是温顺而平和的,有船只在河中奔走,有打鱼人在河里忙碌,有我们小孩子的欢乐所在,或游泳,或抓鱼,或做打水漂的游戏……

    这条河的歌歌哭哭,承载了多少萧家河坝的世代船工的男人们的痛苦和喜悦,也哺育了两岸人民,滋养了两岸的庄稼……几乎每年都有大人小孩被河水淹死……

    大河淘淘,往事已随水漂远……

    我们凝视河水,发现岸边水位在慢慢地下降。看渡口上游的河面,有一小舢板船正在打鱼,很轻捷很自在的样子……

    这时,母亲在喊,喊我们坐小船过去……

    看着小舢板船从对岸出发,竹篙在撑船者手中左一下右一下地舞动,船就漂了过来,行至我们跟前。艄公是一位中年男人,是我们本队的,一个长期在水里挣食的人,有着一个老水手的本领,我们十分彼此熟悉。问他一次能坐几人,答三四个都可以。我和二叔、二弟、司机上船,坐定后,看见水位离船舷只有一两寸距离,只要稍一簸动,水就要进船。应当说,这是很不安全的。我们没别的选择,只有惴惴地前往。

    我们一船五人,只有二叔不会水。艄公叫我们在行进中不要动,不要慌,没有问题的。篙左一下右一下,船就向下游迂回,形成一条弧线,至河心激流处时,船的重心向左一侧倒,河水一下子就哗哗涌入船仓,有种船要翻了的感觉;倾刻间又向右一侧倒,右边的浪又扑进船仓……险象环生,好在危险只有那么三四下,很快就进入平缓水区,一会儿就靠岸了。我们大出了一口气,总算过河了。

    母亲在前面领着我们往家里走。家在大河坝里靠山脚处。老家的房子是瓦房,在萧家河坝的人家纷纷建楼房的潮流中,瓦房是最后的守望者了。过去曾经是茅草房,住过我祖父辈几代人,到1984年才改成瓦房的。到家门口时,我忙急切呼喊父亲,父亲在里间的床上应声。父亲是我的继父,生父在我和二弟幼年时就病逝了,继父进入我们家庭,对我们弟兄有养育之恩。父亲已年逾八十,因为去年得恶疾,左脚已从膝下截肢,现行走不便,长期只能在床上待着……

    问候了父亲,拉拉家常,教父亲一些保健知识,等等。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又该离去了。母亲要送我们走,在大门口,我们执意不让母亲再相送,母亲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

    走在河坝的田埂上,我步履沉重,心中想,现在见父母是见一年少一年了……家在我们背后愈来愈远了……

    又坐舢板船过河,由于有了刚才的经历,大家配合默契,比较平稳地到达了河岸。挥挥手,故乡又甩在大河的对岸了。

    近乡情更怯,离乡心忧伤。

    人人皆有故乡,故乡是人生中的一个脐带。

    车载着我们绝尘而去,满脑子都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本网通讯员:萧习华 编 辑:和扬


本网通讯员:萧习华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