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煤炭市场发展趋势 | |||||
煤炭资讯网 | 2007-2-5 8:25:38 煤市分析 | ||||
从山西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煤炭市场发展趋势
07--2--5 山西是我国的,产煤、输煤大省。近年来,山西煤炭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国务院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整治、煤炭经营秩序整顿、采煤方法改革,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等一系列工作,山西省煤炭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抵御煤炭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山西煤炭的需求以及山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前三季度全省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1—9月份,在全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煤炭消费增加的拉动下,山西省煤炭生产销售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煤炭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供求在2005年由供求趋紧转化为基本平衡后,2006年进一步向煤炭供求宽松的方向发展,煤炭库存增加,部分煤种价格出现回调,用户拒接、压质压价、拖欠货款的现象开始发生。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国有重点企业以及地方国有煤矿的产量增幅高于乡镇煤矿,生产结构逐步优化1—9月,全省煤炭产量累计完成38293万t,同比增加3633万t,增长10.48%。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完成21839万t,同比增加2415万t,增长12.43%;地方国有煤矿完成6429万t,同比增加791万t,增长14.03%。乡镇煤矿完成10025万t,同比增加427万t,增长4.45%。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产量比例由2005年底的48.96:15.89:35.15变为57.04:16.79:26.17。 煤炭出省销量稳定增长1—9月份,全省累计出省销量完成32458万t,同比增加1073万t,增长3.42%。其中:铁路出省销量完成25256万t,同比增加1136万t,增长4.71%;公路出省销量完成7202万t,同比减少64万t,下降0.88%。 煤炭出口继续下降 1—9月全省煤炭出口完成2407万t,同比减少308万t,下降11.33%。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完成1980万t,同比减少48万t,下降2.37%;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完成410万t,同比减少258万t,下降39%。 煤炭企业库存大幅增加 到9月末,全省煤炭库存2621.68万t,比期初增加791.65万t,上升43.26%。其中:重点煤炭企业库存达到1002.05万t,比期初增加620.64万t,增长162.72%。 煤炭货款结算周期延长,拖欠货款在连续几年下降后开始增加 到9月末,全省煤炭企业应收货款37.44亿元,比期初增加9.36亿元,上升33.33%。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应收货款26.68亿元,比期初增加8.66亿元,上升48.03%。 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1—9月,全省各类煤矿累计发生死亡事故122起,死亡308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起,下降5.67%,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2人,下降了9.41%。全省煤矿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71,比2005年同期降低了0.132。 2 当前煤炭市场供求总体趋缓,供求过剩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1—9月份煤炭产销完成情况和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煤炭市场在经历2003、2004年两年煤炭供求紧张后,2005年在铁路运力和煤炭产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短期内达到了供求基本平衡,2006年受冶金、焦化、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煤炭消费增幅减缓以及国际煤炭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的影响,出现了国内港口、用户、煤矿的库存不断显著增加,煤炭市场进一步向供给宽松的方向发展,供求过剩的趋势日益明显。 煤炭消费需求增加,但增速减缓、增量减少,需求增速明显低于前几年的水平 2006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拉动了煤炭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但是由于主要用煤行业产能过剩,在加上国家出台了控制投资过热以及控制高耗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煤炭消费增速减缓、增量减少。2006年1—9月份,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减少210h,同时国家近3年投产了一批大机组,发电单位煤耗明显降低(新机组单位能耗只有300g左右,比老机组低100g),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率为363g/kWh,同比下降4g/kWh,再加上南方今年来水较好,水电发电量明显增加,减少了对火电的消费,相应减少了对煤炭的需求。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1—9月份,全国直供电厂电煤消耗增加3260.23万t,同比增长8.68%,比2005年同期增幅14%下降了5.32个百分点。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86%,吨钢可比能耗下降6.37%。 产量的增长大于需求的增长幅度,煤炭企业库存大幅增加近几年来由于煤炭需求旺盛,各地投资办矿的积极性高涨,近几年来全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0%。到2006年上半年,全国在建的煤炭项目2743个,初步估算,煤矿在建规模达8亿t。近两年来的新建矿井将陆续投产,2006年预计全国将新增投产能力6000万t,加上全国各地改扩建煤矿所释放出的产能,生产能力已经大于需求能力,市场过剩的趋势将进一步显现。从我省的情况看,2005年合法煤矿核定生产能力5.92亿t/a,2005年原煤统计产量5.4亿t,实际产量已达到6亿t以上。2006年1—9月份,全省煤炭统计产量增长12.35%,比煤炭销售增幅高1.36个百分点。到9月末,全国煤炭生产企业库存4423万t,比期初增加1529万t,上升52.8%。 铁路通道能力增加,铁路运输制约的矛盾缓减 近年来铁路部门对大秦、侯月等线路实施技术改造,运能大幅增加,运力紧张的状况大大缓减。运力增加,一方面,给煤炭生产企业造成煤炭供应紧张的假象,刺激煤炭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增加煤炭资源供应量;另一方面使煤炭资源库存转移,增加了港口、用户的煤炭库存,使终端煤炭市场价格下滑,同时,也由于煤炭铁路外运通道能力增长的不均衡,造成全国煤炭区域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1—9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达到8.27亿t, 同比增加3496万t。其中大秦线煤炭运量完成1.84亿t,增加3690.4万t,大秦线煤炭增量占到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增量的1.06倍。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下降,出口持续减少,进口增加,增加了国内资源压力 受2004、2005年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印尼、越南、俄罗斯等主要煤炭出口国加大出口,尤其是印尼2005年煤炭出口达到1.1亿t,一方面,其价格低于我国煤炭出口价格,扩大了在日本、韩国、台湾的煤炭市场份额,成为煤炭出口大国。另一方面, 前两年我国国内需求增加,出口减少,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煤炭市场的信誉,在国际煤炭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同时我国煤炭进口明显增加,对国内煤炭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2006年上半年,秦皇岛等地的市场煤炭价格也下跌了15—20元/t。2006年财年度,我国与日本的谈判价格:主焦煤在115美元/t,降低10美元;喷吹煤66美元/t,降低35美元;动力煤52.97美元,同比下降4美元左右。1—9月份,我国煤炭出口减少694.9万t,煤炭进口增加766万t,这“一进一出”,国内煤炭资源供应量就增加1461万t。 煤炭港口、用户、煤矿等库存全面增加,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新高,是煤炭过剩的危险信号 截止8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达到1.55亿t,同比增加2513万t,是1999年煤炭严重供大于求以来的新高。1—7月份,电力直供电网煤炭库存达到2744万t,同比增加374万t,主要电厂的煤炭库存可耗天数都达到17天以上;冶金重点钢厂冶炼精煤库存达到330.4万t,同比增加25.5万t;主要煤炭中转港口库存达到1409万t,比年初增加20万t;全国煤炭企业库存达到4600万t,比年初增加1706万t,上升了58.3%。 总体分析,当前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在2003、2004年两年煤炭全部库存消耗殆尽的情况下,2005年,煤炭库存开始逐步增加,2006年煤炭库存达到新高,应收帐款大幅度增加,这充分说明,煤炭过剩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如果考虑国家近期出台的一些控制投资过热和高耗能产品的土地和信贷的硬性政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煤炭消费增速将减缓。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供求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如果煤炭总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预计2007年中后期煤炭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 几点建议 当前,煤炭市场正处于供求变化的关键时期,煤炭港口、用户、煤矿等煤炭库存全面增加,煤炭结算周期延长,供求过剩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煤炭市场调节的手段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一是运输调控。过去,运输一直是制约煤炭销售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铁路、港口、海运各环节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加。二是安全政策调控。过去,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较低,多、小、散、乱的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安全生产整治、停产整顿,控制生产能力效果比较明显。近年来,经过安全许可、采煤方法改革以及大面积的资源整合,小煤矿的开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再加上一批现代化矿井投产,具备安全生产的产能大幅提高,依靠安全政策调控产能的力度弱化。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加强企业和行业自律,正确处理产、运、价关系,以需定运,以需定产,严格控制煤炭产量,维护煤炭供求基本平衡。 强化行业管理 在上一轮国家机构改革后,撤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使煤炭管理职能分散到各部门,越位缺位、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行业管理和调控能力严重弱化。因此,建议国家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山西试点过程中,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煤炭行业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强化行业管理,理顺管理职能。建立资源开发、生产安全管理、企业改革等职能于一体的强有力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严格控制煤炭产量 一是严厉打击私开滥挖、越层越界和违法非法生产,防止已关闭的矿井死灰复燃。二是合法煤矿要严格按照核定能力,合理组织生产,国有煤矿要自觉控制产量,要根据核定能力下达产量控制目标,杜绝盲目超能力生产。三是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在资源整合中,单独保留的矿井必须保持“一井一面”,其余工作面一律封闭;参与资源整合的矿井要全部停产,进行设计施工,整合安全生产系统。四是清理整顿在建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以及违规建设的矿井要坚决停止。 加强煤炭经营监管,净化煤炭经营秩序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加强煤炭经营监管,整顿煤炭市场秩序。坚决打击非法经营、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严禁非法生产的煤炭流入销售环节,努力提高煤炭质量,维护煤炭经营的正常秩序。 强化煤炭运销宏观调控 发挥铁路月度运输计划调控作用,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以需定运。对煤炭库存较高、有降价趋势的区域和用户适当限制发运总量,控制煤炭用户和港口库存,维护煤炭供求基本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