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亚太地区煤炭贸易格局及发展趋势

煤炭资讯网 2007-2-5 8:32:39    煤市分析
亚太地区煤炭贸易格局及发展趋势

   亚太地区煤炭贸易格局及发展趋势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对煤炭的强劲需求带动了亚太区域的煤炭贸易。亚太煤炭贸易强力增长并且占世界煤炭贸易的份额日趋增大,2004年亚太地区动力煤进口达257.6Mt,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7.6%。其主要供应者为澳大利亚(92Mt)、印尼(71.7Mt)、中国(68.9Mt)、俄罗斯(10.8Mt)。各主要进出口国家在供求方面数量上此消彼长、整体稳步上升的背后是亚太地区煤炭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1 亚太地区煤炭贸易分析

 

    1.1 进口国情况

 

  在过去几年中,亚太动力煤贸易的一个最为明显的趋势是所有传统动力煤进口国的进口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增长幅度各有不同,差异十分明显,见表1

 

 

  日本动力煤进口在过去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增幅接近1倍。但日本煤炭进口占亚洲市场的份额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2年的46%,其主要原因就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煤炭进口的增加。

 

  韩国动力煤进口在过去四年中稳步增长,累积增幅巨大。这与其经济持续增长及其能源政策有关,同时也与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国及印尼两个重要煤炭出口地有密切关联。中印两国煤矿业也比澳大利亚具有竞争力,例如澳大利亚煤炭成本20美元/t以上,而中国内地成本仅约1617美元/t,印尼甚至更低一点。因此,韩国进口煤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韩国2001年进口43.5Mt动力煤,2004年进口上升至58.0Mt

 

  亚洲其他区域由于火力发电导致煤炭进口需求增加。在马来西亚,煤炭进口将会有较大比例增加以供火力发电;菲律宾最近几年完成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导致煤炭进口大幅增加,从1994年的100t增加到2001年的900t。印度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对动力煤需求越来越大,从10年前几乎为零的进口量发展到10年后约1.5Mt的进口量。虽然印度动力煤蕴藏量并不少,且产量也相当可观,但是印度本地煤炭单位热量不及进口煤,灰份高,价格也偏高,从中长期来看,煤炭进口增长的潜力颇大。

 

 

    1.2 出口国情况

 

  除美国外,亚太所有出口国的出口量在过去4年内均呈上升势头,但是上升速度快慢不一,见表2。从过去4年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是近年来出口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不过,由于中国煤炭内需旺盛及关闭小煤矿导致供应减少,因此煤价一直居高不下,经常出现煤炭出口价格倒挂问题,这导致2002年煤炭出口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南方许多用煤大户从经济效益考虑,开始从澳大利亚、印尼、越南等地增加进口动力煤。

 

  澳大利亚继续在动力煤出口方面占主导地位,煤炭出口量中一半以上是运往日本,其他重要市场还有韩国、印度、台湾地区等。运往欧洲市场的货量则开始停滞不前,这主要是因为运距过远的缘故。

 

  印尼在日本、韩国等国的多方面协助下,在过去10年中迅速成长为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产煤国。该国地理位置适当,不仅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提供了另一个煤炭供应来源,同时也成为南亚、中东诸国的主要动力煤供应国。估计今后出口量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及重要的出口国,然而随着中国、印尼、南非等出口国的兴起,美国煤炭价格过高的弊病大大削减了其出口竞争力。

 

    2 影响亚太地区煤炭贸易的因素

 

    2.1 煤炭消费

 

  亚太地区的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并且煤炭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均在亚太地区。2004年世界煤炭消费增长了6.3%,亚太地区的增长尤其突出,达到7.4%。对煤炭的强劲需求无疑会带动亚太区域煤炭贸易。

 

    2.2 煤炭资源充足性

 

  亚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球储量的60%,将各主要煤炭国家进行分类,见表3。其中大多国家煤炭开采年限超过50年,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开采年限更是超过200年。充足的煤炭资源正是亚太煤炭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出口能力的变化

 

  亚太地区主要煤炭出口国出口能力也左右煤炭贸易的格局。中国动力煤出口能力增势缓慢,2004年出口80.2Mt,仅比2003年多0.4Mt;印尼虽然经常政局不稳,但煤炭生产并未受影响,2002年总产量同比增长12.1%,出口量达7100t,同比增长8.23%。澳大利亚虽出口总量仍然十分可观,但增长幅度远不如中国和印尼。

 

    2.4 运输能力

 

  由于煤炭自然资源配置和需求区域的不平衡,煤炭贸易的发展不仅受到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左右,还要受到煤炭运输费用,特别是海运费的影响。这时煤炭市场将以煤炭生产国家为中心,分解成若干个区域性的市场煤炭用户为满足需求的选择范围将随之变得狭小。世界最大煤炭出口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港由于通往该港的铁路运输线不能满足运煤需要1月份该港就有51艘货轮需要排队待货,等待时间长达3周。

 

    2.5 竞争能源的价格

 

  煤炭之所以在亚洲主导着能源市场,主要因为煤炭价格便宜,便于储存和运输。在过去20年里,煤炭一直被认为是最廉价的能源,从2001年开始,原油价格不断攀高,2006年增至63美元/桶。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使得煤炭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如果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放在一边,煤炭作为发电原料仍然比其他原料便宜得多。

 

    2.6 环境因素

 

  目前全球各发达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减少原子能发电,维持石油、水力发电水平不变,增加火力发电能力,这一趋势还有逐渐扩展至经济处于上升轨道的发展中国家的迹象。这是一个具有广泛及深远意义的趋势,它决定了亚太地区的动力煤贸易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将维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对征收二氧化碳税问题上进行讨论,此税的征收将减少日本煤炭的进口量;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也估计,为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澳大利亚对日本煤炭出口量的减少幅度将在31.3%26.15%之间。然而,Morgan Stanley分析家指出,控制CO2排放的规划和政策有点像回避现实的“鸵鸟政策”,煤炭生产者认为人们终将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毕竟我们现在还找不到一种可以替代煤的资源。

 

    3 亚太地区煤炭贸易发展趋势

 

  由上述分析可知,左右今后亚太煤炭贸易格局的因素很多,既有促进煤炭贸易的有利因素,也有限制煤炭贸易的不利因素,究竟亚太煤炭贸易增长还是降低,取决于哪种力量更强些。但就目前来看,形成下面格局: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煤炭主要流向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和印尼主要流向印度。从今后的发展潜力来看以下趋势值得关注。

 

    3.1 中国煤炭贸易不确定性增强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日、韩等国不得不更加依赖近距离货源以减轻运费负担,中国煤炭区位优势明显,但随着政府取消补贻,中国煤炭出口量至少出口增加的幅度将会下降,煤炭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同时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煤炭进口国,进口量将持续增加。

 

    3.2 美国进口需求出现快速增长

 

  由于美国面临着煤炭开采成本日益上升,煤矿开采污染影响环境等问题。因此可以预期美国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煤炭进口国。但其货源将主要来自南美,暂不会对亚洲煤炭贸易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3.3 印度将成为煤炭出口国关注的重心

 

  印度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对煤炭需求越来越大,从中长期来看,煤炭进口增长潜力颇大。

 

    3.4 俄国将成为煤炭出口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煤炭工业恢复的速度似乎更快一些。据专家介绍,俄罗斯目前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开采供出口的动力煤,目标出口地为亚洲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虽然目前俄罗斯远东港口煤炭出口有限,但从长远来看,其潜力不可忽视。

 

    3.5 中国开始成为西欧重要煤炭进口来源地

 

  西欧用煤大户是发电厂,煤炭是其最重要的原料,所以有的电厂考虑把一部分目前从澳大利亚和南非进口的煤炭改为从中国进口,许多西欧用煤大户亦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开采煤炭的伙伴,以确保稳定供应,随着时间推移,进口数量可能会更多,中国将成为西欧重要煤炭进口来源地。




     编 辑:远帆


     编 辑:远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