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银桥杯征文:情系矿山写人生

煤炭资讯网 2007-9-17 21:12:01    局矿快报
银桥杯征文:情系矿山写人生     山,以她的博大无私将原煤源源不断地奉献给人类。矿山,以她的炽热胸怀孕育出一代代无私奉献的热血赤子。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陕西澄合矿务局二矿副总工程师赵伯璧的感人事迹,曾经震撼了三秦大地,传遍全国。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又一位赵伯璧式的人物——澄合矿务局高级工程师、机电动力处处长王素珍的事迹,在这片土地上又被人们广为传颂。


   刻苦钻研传播知识


   1983年7月,王素珍从西安矿业学院毕业分到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煤矿。在矿山这个男人的世界里,女人要站稳脚跟,干出点名堂,一是要有强健的体魄,二是要有精通的技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经过半年见习已经开始负责运行队技术工作的王素珍,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为了弥补实践知识的不足,她下决心从头学起。到矿上不久,师傅们每天都能看到她身背黄挎包,拿着笔和本子,从早到晚围着一台台机电设备仔细观察,认真钻研,不懂就向师傅们请教。每到深夜,她的宿舍里总是亮着灯,还在不停地翻阅资料、绘机械图,做工作日志、学习笔记。凭着这种执著精神,在权家河煤矿的9年中,她成为全矿机电设备的“活资料”。直至今年3月,因资源枯竭破产重组的权煤公司要对竖井绞车进行维修,不知配件的型号和生产厂家,打电话向她求助,她立即从一大堆工作日志中找出了该绞车的有关资料送到维修人员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体现知识的价值,是王素珍的最大快乐。  

    矿上购回一台进口叉车,当人们想摆弄开动时,翻开说明书却傻了眼——全都是英文。眼看着崭新的叉车开不动,师傅们心里犯起愁来。这时,王素珍要过说明书说:“让我来试试。”她凭借学校里学习的英语知识,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翻阅资料,查辞典,终于将英文说明书翻译成了中文。师傅们一看到中文说明全乐了,没多时这台叉车就欢快地跑了起来。打那以后,人们再也没敢小看这位貌不惊人的女大学生,亲切而又尊敬地称她为“小王技”。 

    煤矿生产力水平低,机械故障多,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缘于职工文化浅、缺技术。王素珍看到这一点,决心将她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工人们。在担任权家河煤矿运行队技术员的5年间,她每年都要对各个工种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1987年8月,矿上组织对小绞车司机等特殊工种进行培训,当时正值盛夏酷暑,王素珍白天坚持正常上班,晚上还要给培训学员讲课、备课。她利用休息时间对小绞车原理结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进行认真研究,并搜集了以往发生的典型故障案例,整理出一套看得懂、摸得着的教材。通过她结合实际的讲解,使工人师傅对机械的正确操作和故障处理有了新的认识。而她每天晚上讲课回来,总是汗水浸透了衣裳。看到她玩命的样子,丈夫劝她注意身体,她却笑笑说:“看着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听课时的认真劲,多苦多累我也感到高兴。再说,我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工人们,也实现了一个大学生的价值。”  

    五年半过去了,王素珍以她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成为运行队当之无愧的技术“大拿”。她也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从小的梦想,晋升为工程师,并被调到矿机电科主管全矿四大机械设备的技术工作。



   努力实践促进生产

  
    主、副井提升绞车,变电站,主扇压风机,主排水泵四大机械,可以说是煤矿的动脉。任何一种设备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煤矿停产,甚至危及井下工人的生命。王素珍每每看到煤矿机械设备落后造成的故障多、维修难、耗能高、效率低下,心中总有说不出的酸涩。她下决心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落后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  每年一次对竖井井架上的天轮轴瓦进行维修、更换,既费时又费力。仅全矿停产一至两天,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很大。能不能把天轮轴瓦换成轴承?这样既能延长维修周期,又能减轻对天轮的磨损。  

    已经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王素珍坚信,牵引力那么大的绞车滚筒都能用轴承,天轮使用滚动轴承在技术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她和机电科的同志们进行技术研讨,很快拿出了改造方案。矿上最后批准了这项轴瓦换轴承的改造工程。  

    为了确保改造万无一失,她和机电科黄姚喜同志一道从计算技术数据开始,对天轮的运转规律、牵引力和受力程度等都进行了反复测算,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施工期间,她一步不离现场,严把每个关口、每道工序,力求精确无误。这一班工人走了,她又陪下一班工人接着干,两天两夜很少休息。在她和师傅们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地改造了天轮,结束了天轮使用轴瓦的历史。从此,矿上再不用一年一次停产维修或更换天轮轴瓦了,天轮的使用年限也大大延长。长期以来,权家河矿3号压风机满负荷运转不到40分钟,Ⅱ级缸所测的温度就上升到160℃的极限值,不得不反复停机降温。王素珍仔细观察后发现,Ⅱ级缸测温装置伸入排风3/4的直径,是造成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于是,她与工人师傅重新改制了测温装置,使3号压风机实现了正常运转。主扇压风机是矿井耗电量最大的设备,为了使主扇经济运行,王素珍先后主持对权家河煤矿的主扇进行了三次改造,使运行状况不断改善,每年节电达60余万度。2003年3月,王素珍被提升为矿务局机械动力处处长,主管全局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作。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和职务的升迁,王素珍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调入局机电处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全局四大煤矿,下矿井、爬井架、钻锅炉,短时间内就作了数万字的工作笔记,对全局各矿机械设备的种类、数量、型号、性能和运行状况摸得一清二楚。王素珍在调查中发现,各煤矿的主扇压风机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耗能高、“大马拉小车”等问题,不但维修难度大、时间长,而且造成的浪费极大。于是,她组织大家经过详细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全局节能降耗的途径及改进意见。按照她提出的方案,局里决定由她负责,利用国债补贴相继对各矿的12台主扇压风机中的7台进行了改造大大地改善了主扇的运行状况,年节约电力消耗200多万度,节约资金100余万元。多年来,王素珍用她所学知识解决了多少生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谁也难以说清楚。但翻开她足有一米高的工作日志可以看到,每次技术改造的方案、图纸、技术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粗略数数,竟达百次之多。   


           以苦为乐锲而不舍


    煤矿井下被称为男人的王国,女人在生理上是很难适应的,所以人们把井下称作“女人的禁区”。可王素珍在澄合矿务局工作了整整二十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下井。无论是生理上的身体不适,还是有孕在身,她都是照下不误,以至于婚后第一个孩子因过分劳累流产。1986年怀第二个孩子后,她仍无所顾忌,临产前十几天还下井检查设备。20年来,无论干技术员还是当处长,王素珍每月都坚持下井,累计下来井下总行程达上万公里。1990年8月,权家河煤矿停产检修,更换煤仓锁口钢梁。她作为工程负责人,三天三夜下了9次井,操心干活不说,光井下走路就是百多里。工程完工了,她却累得躺倒了,但心里却是那样轻松愉快,其乐无穷。她提为局生产处副处长后,局长王忠义对她说:“你一个女同志,以后就不要下井了,下井的事让男同志去干。”她不乐意地说:“不下井除非不在煤矿干了。不到井下了解现场情况,你让我咋指导工作。”正常情况下,下井是乘坐副井罐笼。可有时候,斜井井底机电设备出了故障,为及时赶到现场抢修,王素珍经常是从长380米、33度的斜坡上跑上跑下。2002年5月,王村矿更换主井提升钢丝绳。在施工的4天里,王素珍每天都要爬上60米高的井架现场指挥,监督每一道工艺。别人不让她上,她说,不看着干我不放心。有人说王素珍比男人胆大,但她毕竟是女人,柔弱、胆小是女人的天性。王素珍说胆子是练出来的,要干事就要有胆量。是的,事业心、责任心在为她壮胆。矿上每次检修锅炉,她都要爬入口径50多公分、还在发热的炉膛内检查。这不需要胆量,需要的是精神,王素珍有,别人不一定有。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王素珍对工作的认真劲,在澄合矿务局是出了名的。她长期练就的过硬技术,对设备一看、二听、三摸,就知道运行是否正常,任何一点故障也逃不过她的眼睛。所以,检查设备只要有她参加,要么将设备维修得没一点毛病,要么就得设法把她从现场支开。可即便就是把她支开,过后她仍要返回来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要求必须当场排除。有些小毛病有经验的老工人也认为无大碍,她却决不放过,板着脸说:“设备带病运行,迟早要出问题,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这样的回数多了,设备上的问题,各煤矿的各个车间再也不敢马虎了。  

    王素珍在权家河煤矿担任机电技术员期间,该矿四大机械的主要技术指标始终保持着行业甲级标准,机电设备管理全局领先。她调到局里后,经过几年努力,全局的机电设备和运输标准化工作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省级标准,其中董家河矿达到了全国行业标准。二矿是清朝末年建立的一座百年老矿,近30年来搞过数次机械化改造,都以失败告终,跨入21世纪后仍停留在落后的“炮采”阶段。2001年,局里决定对二矿再次进行机械化改造,而且确定为“重中之重”工程,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此时,已兼任局机械化办公室主任的王素珍,自然而然地挑起了这一重任。她无数次地到二矿考察,分析前几次机械化改造失败的原因,下矿井、测巷道、编制改造方案。然后又到采煤机的生产厂家认真考察,选择最佳机型。设备购进来后,从验收、安装、调试,她都寸步不离,紧盯每一处细节,不让出任何微小的纰漏。那几个月,王素珍吃不好、睡不好,人更加黑了、瘦了,但是她精神不减。王素珍在分析二矿前几次机械化改造失败的原因时认为,人员素质低是实现机械化的重要障碍,必须对相关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培训。可在选择培训点时却发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到本省邻近的矿务局培训,有人主张在本局设备先进的董家河矿培训。在对所选点考察后。王素珍坚持认为起点太低。她说,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就要掌握高标准的技术。她在翻阅资料时发现,河北峰峰矿务局九龙煤矿所用采煤机和机采面地质条件,与二矿现有情况十分近似,就向局领导建议到九龙煤矿去培训。经过实地考察,局领导采纳了她的意见。由于选择了最佳培训点,操作人员得到了高标准的技术培训,使二矿高档机采工作面试采一举成功,顺利实现了机械化改造,结束了“炮采”的历史。在井下工人减少了一半的情况下,工效却比原来提高了两倍。王素珍情系矿山,默默奉献,组织也给予了她诸多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局、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学雷锋标兵。最近,她又被省委企业工委授予全省企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就是王素珍,一个朴实无华的女性,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她把自己的情和爱倾注给矿山,倾注给祖国的煤炭事业,续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灿烂人生。

本网特约记者:孙广发 编 辑:云松


本网特约记者:孙广发      编 辑:云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