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群随笔:酒俗反思 | |||||
煤炭资讯网 | 2007-9-18 16:32:29 局矿快报 |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饮酒的习俗,大凡除夕人们要饮年夜酒,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节日、婚婚礼、庆典人们还要饮喜庆酒。单位往来,朋友相聚,还要饮“友谊”酒,酒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在其中也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 然而,当今诸多酒席场合,却变得十分俗气。有时反倒让人不自在。身在席间,食则无味,坐而不宁,令人进退两难。难怪有君感概地说:“在酒场一要少敬酒,二要少过关,三要少嘴干”。三句话从另一方面切中了酒场“三步曲”的要害。 先说这敬酒。主客相互入座后,店家把菜摆上。人常说,无酒不成席,于时乎,主家招呼拿酒来,先给每人面前满斟一杯。主家开始讲几句客套话,然后招呼大家同饮三杯入席酒。尔后主人开始敬酒,以尽地主之宜。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主人敬酒毕,又让同事轮番给客人敬酒,热情之极,让人应接不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礼尚往来。此时,有些不胜酒力的客人已喝得满脸通红,还得回敬。若席间还有别的客人,客人之间也得互敬,这样一来二去,饭没吃几口,酒已喝饱,不知是否乐在其中。 敬酒毕。主客之间相互劝酒。此君说:“来,咱俩感情铁,碰上两杯”。“碰两杯就碰两杯”。彼君端酒,两厢情愿,大家无话可说。有另一君:“喝一喝一喝!都给我干了”。其不停口地劝酒。又一君面红耳赤地推辞:“我一我,我不能再喝了”。另一君不肯罢休:“大家一定要喝好,哎,你不给我面子是不是?”一派霸主之势。被劝者无奈,端起酒杯,一抑脖子,乖乖喝下,头一伸,“哇”地一声,喷将下去,从头到脚喷了另一君一身。结果杯盘狼藉,不欢而散。 劝酒毕,开始猜拳行令或执骰吹牛过通关。有善饮者打先锋,每人三杯往下走。如果打一红关,大家不依,还要再倒着打一关,假若一桌有10人。每人面前饮一杯酒,此君已饮了9杯。有喝高者,污言秽语乱说一气,天南海北,胡吃昌撂,“屌!我怕过谁。你一你再来!”如果有人多嘴,难免高声。一个欢乐的场合,倾刻间阴云密布。若有好事者,动起手来,掀翻桌子,岂不大刹风景。 酒是粮食精,饮酒过量则无益。人所共知,三国时期的蜀将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整日饮酒,酒后鞭打士兵而积怨。结果在一次酒后酣睡中,被手下兵将杀害。可谓大仇未报身先亡。八十年代,曾人被朋友邀去其家作客,由于饮酒过度,将窗子看成了门,抬腿越窗而出,摔下楼去,命丧黄泉。还有,两朋友在一块儿对饮吹牛,各吹自己不怕老婆。其中一个为了向另一个证明自己不怕老婆,手持木棒,拉出老婆,举棒就打,致其骨折。伤人折财,留下笑柄。 中华民族有许多劝戒酒的范例。在西周初后,酗酒现象十分严重,且危害不浅。杰出的政治家周公以酒为题作了篇诰词,奉劝自己的弟弟康叔叔和居民, 告诉他们,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用酒。 他在《酒诰》一文中指出:“明大命于妹帮。”乃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其大意是:“我要在这殷商的故土上向你阐明上天的教令,你那尊敬的先人──文王,在西部土地上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他每天从早到晚告诫诸候国君及官吏们说: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以用酒。想一想上天从允许用酒起,就要求我们明白造酒就是为了那盛大的祭祀。” 他又说:“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还听过这种说法:看看如今殷商的后人,耽于酒乐,对于居民的怨恨无动于衷,不思悔改,过分地沉湎在不合法度的享乐之中。因为贪图享乐而丧失了威仪,臣民没有不感到痛心疾首的”。 《酒诰》中又讲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就是说,人不需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臣民当作镜子。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饮酒适度,强身健体,文明喝酒,朋友越多。古今教训应记取,饮酒过量乐生悲。诚想,不防改善一下我们的酒俗,使其变得文明、民主、和谐、健康一些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