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通讯员传帮带的“六字诀” | |||||
煤炭资讯网 | 2007-9-24 10:22:18 局矿快报 | ||||
基层通讯员中有许多好苗子,他们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传帮带,任其自生自灭,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的新闻工作,而且会造成通讯员队伍老化、青黄不接。那么,如何对基层通讯员进行传、帮、带呢?笔者集二十余年之新闻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提炼总结了六个字,即:“情”、“集”、“采”、“引”、“改”、“评”。 “情”即新闻工作要突出感情,也就是热爱写作。从一开始就要善于培养基层通讯员的工作热情,要正确引导和爱护他们的写作激情。通过关心、鼓励、表扬以及各种激励写作的优惠政策,培育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激情。一般来讲,能够坚持多年笔耕不辍的写作者,尤其是基层通讯员,都是酷爱写作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感情和激情,最终会折戟沉沙,半途而废。 “集”即要善于收集整理新闻资料。对于各报刊发表的优秀新闻稿件,要积极引导去收集整理。特别是整理,必须根据类别详细分类整理。对收集整理的每一片新闻稿件,必须让通讯员明白好在哪里。可以写出短评附在稿件上,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分析新闻稿件。眼高手才能高,欣赏分析的好稿多了,写作水平自然会潜移默化的提高。 “采”即深入基层采访。通讯员虽然工作在基层,但由于缺乏新闻的敏感性,常常会身在宝山不识宝。甚至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也不知道该了解什么,弄不好就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常见的是忽视新闻的细节。所以起步阶段可以安排一些老通讯员或新闻工作者带领他们下去采访。尤其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必须组织力量集中采访,引导通讯员在采访中学会采访,“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引”即写作引导。基层通讯员在采访中了解掌握了很多新闻素材,但不善于取舍和提炼,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把新闻写得臃肿不堪。这就要靠我们去引导。引导他们拟定写作提纲,引导他们学会取舍和提炼。对这些通讯员必须“开小灶”、“吃偏锅饭”,“单兵教练”,才能实现好新闻采写由“眼”到“手”的转换。 “改”即新闻稿件的修改。对基层通讯员来稿的修改,既不能大包大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容易伤通讯员的自尊心;也不能一改了之,草草了事,让通讯员不知其所以然。修改通讯员的稿件,一定要让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改一稿,就要使其进一步。我们平时修改通讯员稿件,一般采取分割对比点评法。就是将一张稿纸纵面一分为二,半边是通讯员的稿件,半边是修改的空间。在修改过程中,适当作出简洁的点评。要让通讯员明白,在这种方法引领下,经过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培养出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通讯员。 “评”就是公开点评稿件。对一些有典型指导作用的优秀新闻稿件,不管是以发表的,还是尚未发表的,都可以在通讯员例会上公开点评。点评稿件,犹如解剖麻雀,可以提高通讯员认识和分析新闻稿件框架与新闻结构、新闻语言的综合能力。尤其对一些较大篇幅的通讯、报告文学的点评,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通讯员那些大稿和全面、系统驾驭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新闻题材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穿插点评一些文学作品,这对增强通讯员的悟性也有着举一反三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上对通讯员传帮带的“六字诀”是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来的一些粗浅审视,也预示一孔之见,能够为各位同仁和新闻业内的朋友提供一点借鉴以抛砖引玉,起到共享的作用,我就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