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福建翠屏山煤矿采掘一队队长熊贤淮 | |||||
银桥杯:好男进矿谱华章 | |||||
煤炭资讯网 | 2008-1-8 16:37:47 要闻 | ||||
俗话说:好男不进矿,好女不进纺。但对于已经从事井下一线采掘工作二十余年的翠屏山煤矿采一队队长熊贤淮来说,下井挖煤却是他人生的最大快乐。由于工作突出,熊队长个人也多次受矿、煤电公司、省集团公司的表彰,2007年5月被评为龙岩市劳模,同年10月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在北京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1987年2月,家境贫穷的熊贤淮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翠屏山煤矿干起了下井采掘工作,这一干就干了二十多年。善于吃苦、肯学肯干的他很快成了众多采掘工中的佼佼者,1997年当上了矿里采掘一队的队长。从此熊队长带领队员奋战煤海,取得“安全年年好、生产节节高”的辉煌成绩,采一队成了矿里的王牌队伍。荣誉来之不易,当好十多年的采掘队长更是不简单。在与笔者交谈中熊队长道出了他主要的管理心得: 万事之首 安全先行 入矿二十多年,熊队长脑子里的安全弦就紧绷了二十多年,只有每年春节停产时,他才能稍稍放松一下,尤其是当上队长后,熊队长心里所系的不仅是自身安全,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全队几十个队员的安全。熊队长一再向队员强调干活要遵章作业,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每招一个新工人都安排一个老工人进行帮带,每周定期开展一次队安全活动,对工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为使井下现场安全管理到位,熊队长采取了24小时队干跟班制度,包括自己在内的3名队干轮流下井跟班。熊队长每月下井天数都保持在25天以上,并坚持天天开好班前会,每天中、晚班都到井口了解井下安全生产情况。遇到井下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他总是在现场带领队员把问题处理完毕才肯出井。2007年6月的一个早班,队里刚从掘进队接过39采面,煤炭就出现冒顶,冲出巷道6米多。由于坡度较大、煤顶较松,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熊队长在现场亲自在前头打挑钎、做支架,从早上6点多一直干到傍晚5点多才把冒顶工作面处理妥当,确定现场安全后他才出井。在熊队长以身作则的影响下下,队里工人在井下遇到生产难题时,也都养成了尽量不把问题留给下个班的良好作风。 制度管人 以人为本 熊队长重视制度管人的方法,完善了队伍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措施,明确规定班长补贴与班组产量、工程质量、安全效果相挂钩,达到以班保队的目的。目前,该队6个班长都能充分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自觉抓好各个班组的工作。 在管好班长的基础上,熊队长说活是靠队员干出来的,队员用心干与随便干,效果相差很大。为让职工心甘情愿地干好活,他密切关注队员的思想动态,关心职工生活。2007年上半年,队里采掘接替紧张,工作面不稳定,经常搬工作面,队里月产量较以往下降了30%左右,直接影响了工人收入。熊队长为此向矿里多次反映和协商,最终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出勤补贴、工作面难度补贴等措施,使队里职工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收入。在连续3个月产量低谷的情况下,工人没走一个,全队队员团结一心,终于克服了工作面煤层构造复杂、顶板较破碎,施工难度大等困难,使队里生产重新走上正轨。 当队里有职工生病住院时,熊队长都能亲自上前慰问。一次,得知队里一名宁化籍工人家中被烧,熊队长就亲自带头并发动全队职工为之捐款几千元,解决了受灾工人的燃眉之急。 民主分配 劳有所得 工资是队员最为敏感的话题,稍有失平就可能会影响队员情绪和队伍稳定。熊队长认真做好队里工资的民主分配,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月召开一次队工资分配会议,把矿分配到队的工程款层层分到每一名队员,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因为能实现“劳有所得”,队员工作热情高涨,同时也带来了队里产量不断创新高。特别是2007年10月份从北京回来后,熊队长与队员们共同分享了这一巨大喜悦,熊队长和队员们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矿工,能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是我们煤矿工人的无尚光荣。我们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期望,要进一步保安全、创高产,更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了。10月份回来后,熊队长就雷厉风行带领队员严抓工程质量,保证全队不出现一次不合格品,同时,在生产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队里产量连续3个月都超额完成矿下达的任务指标,12月超出了1000多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