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精品一级影院在线播放,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dfn id="by97i"></dfn>

  • <output id="by97i"></output>

    ?


     首  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讓你的采訪更精彩

    煤炭資訊網(wǎng) 2011-5-21 17:39:30    寫作

      ● 嚴曉花  卞戈
      不少基層新聞工作者認為,自己所采訪的新聞事件比較微小、瑣碎,平常而又簡單,甚至有時覺得沒有多少“新聞點”可尋,所以新聞采訪不易出彩。其實,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古人云:“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同樣,從事新聞宣傳特別是基層新聞宣傳工作,只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多用心觀察,多用腦思考,還是能寫出比較精彩的報道的。

      采訪要深入,把握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寫作也一樣,除了采訪前的充分準備外,在采訪過程中也要對主體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的詢問、認真的傾聽和思考,善于動腦分析,抓住細微的東西、最閃光的東西去表現(xiàn),這樣采訪才會更加豐富真實,主題才會更加明確。
      筆者曾經(jīng)采寫過一篇《上湖芋頭上了因特網(wǎng)》的報道,當時接受任務時只知道“南湖鎮(zhèn)上湖村這幾天農(nóng)民正在收獲芋頭,去報道一下”。因為匆忙,事先毫無準備和頭緒。到達現(xiàn)場后,發(fā)現(xiàn)在這個偏遠的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里,來了很多收購芋頭的外地車輛,他們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隨后和這里的村支部書記聊了起來,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村里竟然配了電腦,通過網(wǎng)絡把芋頭推銷到全國各地。這件事若在現(xiàn)在,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十幾年前,這可是很超前的做法,是個稀罕事。于是筆者就抓住這一點,寫了一篇采訪報道,后來這篇消息在省里獲了獎。
      采訪過程中,了解情況要具體。新聞是用事實說話的,有了具體的東西,才能深入認識事物。沒有一個個具體的事實、具體的數(shù)據(jù),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難以寫出好新聞的。采訪也要有針對性,根據(jù)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采訪對象,或同一類問題根據(jù)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問法。一般的方法是:問全局性的問題找負責這方面的領導或工作人員,問點上的情況找基層普通干部、群眾,問知識性的事情找專家學者。
      善于捕捉瞬間,把握細節(jié),也會讓新聞出彩。電視新聞講究的是圖文并茂,新聞記者在采訪現(xiàn)場,遇到的情況可能稍縱即逝,不能再現(xiàn),所以抓住“瞬間”,抓住細節(jié),會讓作品生輝不少。
      筆者曾經(jīng)采訪外出作業(yè)歸來的小麥聯(lián)合收割隊,當時收割隊跨區(qū)作業(yè),在南方忙完麥收,歸來時正是當?shù)氐柠準諘r間。時間貴如金??!當時大路兩旁早早地就等候著許多前來接機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農(nóng)民,每個人都翹首以待,他們是來“搶”收割機的,人們等待收割隊歸來的熱切赫然寫在臉上。筆者當即就拍了幾個特寫,又做了幾個對農(nóng)民和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現(xiàn)場采訪,回來后,就以這個場景為由頭,寫了一篇農(nóng)民崇尚科技、推廣農(nóng)業(yè)機械化、麥收時節(jié)“搶”農(nóng)機的報道。用上這幾個鏡頭,比單單用在麥田里作業(yè)的機械的鏡頭效果更好。

      敢于嘗試“換個寫法”
      很多時候,基層電視新聞工作者面對的是不起眼的會議、培訓之類的事件,寫出來的文章經(jīng)常沒有新意,于是筆者就嘗試著換個寫法。從會議的內容中選取新聞點,找出與人們密切相關的或是人們比較關注的“點”來寫。一次,筆者接到一個梨樹專家進行技術培訓的采訪任務,在現(xiàn)場親身感受到一向沉默寡言的農(nóng)民遇到問題時那種求知的欲望,正是這種欲望,使他們丟掉羞澀,變得善談多問,有的人甚至從幾十里外帶著生病的樹枝讓專家診斷。所有這些使筆者深有感觸,就以農(nóng)民渴求知識為主線來寫這篇新聞,稿子出來后,因為寫法新穎,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

      力求語言生動形象
      在保證新聞真實的前提下,只有寫得生動形象,寫得有意思,讀者才喜歡看。語言的生動形象與筆者的文學修養(yǎng)休戚相關,而文學修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離不開對日常生活的揣摩和體悟。傍晚時分,與孩子在林陰道上散步,他說:“你看樹睡了。”一陣風吹來,樹枝舞動,他接著說:“風又把樹吹醒了。”詞句并不華麗,但很生動,讓人拍手叫好。古人也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瑞雪漫天舞,紅梅枝頭鬧”,句中的“裁”、“舞”、“鬧”,把毫無生氣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xiàn)、極富感染力,這與作者的細心感悟和文學積累是分不開的。記者要想在采訪現(xiàn)場文如泉涌、倚馬可待,沒有日積月累的知識積淀是很難做到的。
      前期的采訪非常重要。離開了充分的前期采訪,要想寫出好的新聞作品,只能是無源之水;一篇好的新聞報道,還要不怕麻煩,多修改、多推敲、多錘煉。“玉不琢不成器,文不修不成篇”,修改其實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不僅要反復推敲文章的立意布局,對每句話甚至每個詞也要再三斟酌。這樣做看起來瑣碎、笨拙,但一貫堅持這種嚴謹?shù)淖龇?,時間久了,就下筆如有神了。
      當然,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僅以上這些還遠遠不夠,還要不斷地學習,提高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在學習中豐富自己。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稿件越來越耐看,你的業(yè)務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ㄗ髡邌挝唬喝照针娨暸_)



    來源:青年記者      編 輯:一帆
    聲明:本網(wǎng)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wǎng)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wǎng)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wǎng)(ducatiukracing.com)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否則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wǎng)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wǎng)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wǎng)原中國煤炭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