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朔州煤礦棚戶區(qū) 房子與鐵軌相距不到3米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2-7-22 9:56:03 頭條 | ||
探訪山西朔州煤礦棚戶區(qū),房子與鐵軌相距不到3米 中國青年網(wǎng)朔州7月20日電(記者 謝東櫻 通訊員 柳紫陌 羅雯)“我們在礦上26年了,一直住在這里,家里兩個孩子,大的已經(jīng)24歲了,小的21歲,都得擠在這炕上,現(xiàn)在終于要搬了。”列車的轟鳴聲帶來的強烈震感,打斷了同煤集團朔州煤電公司小峪煤礦礦工楊興平妻子的話音。這是中國青年網(wǎng)“青春中國行 青年走基層”報道組在朔州采訪時見到的一幕。 20多年來,楊興平一家住在離煤礦不遠的職工家屬區(qū)內(nèi),棚戶區(qū)依山而建,戶與戶緊湊,與鐵軌最近的房屋相距僅有2—3米。運煤的列車來往帶來的強烈震動,使這些原本就不那么堅固的房子墻體發(fā)生傾斜,有的房子已經(jīng)傾斜近20度,幾乎每家的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縫。 小峪煤礦家屬區(qū)始建自50年代,年久失修,很多是名副其實的危房。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謝東櫻攝 小峪煤礦負責(zé)棚戶區(qū)改造工程的負責(zé)人告訴記者,棚戶區(qū)內(nèi)有五千多戶人家,窯洞和磚混結(jié)構(gòu)的低矮瓦房混搭,多建于上世紀(jì)50年代,年久失修。“你所見的這塊片區(qū)情況還算比較好,山后那片還有泥沖房,由于年久失修、地表下陷等原因,很多已成為危房。”這里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的自來水和排水溝,有些住在半山腰的人家飲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沒有獨立的廁所,一個公共廁所,又臟又亂,惡臭熏天。道路崎嶇不平,一下雨更是落腳的地都沒有,至于路燈、公共活動中心等基礎(chǔ)設(shè)施就更不用想了。 以前只能想的事,現(xiàn)在就要成真了 沈大娘62歲,老伴曾在礦上看守倉庫,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皆已成家,都是礦上的職工。沈大娘家只有兩間,稍大的屋,她和老伴帶著兩個孫女住,爐灶就在火炕的下面,燒水做飯兼取暖,小屋是兒子和兒媳住。 記者來到她家時,沈大娘正在從屋門前地面接出來的水管接水,“我們這一片總共就十幾個這種小水管,水流很小,用水很不方便,但比起山上那些人家得下來擔(dān)水,還是好了很多……”剛好列車駛過,沈大娘的說話聲音立刻被覆蓋。“下井是體力活,回家已經(jīng)累得不行了,哪管那么多,倒頭便睡。這么多年都習(xí)慣了,凌晨四點多還有火車跑,外面的人來肯定睡不著的,躺在炕上都能感覺到震動。以前小孩兒年紀(jì)小,很怕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往路邊跑。”談到新房子,沈大娘聲音馬上提高了,“這房子我們已經(jīng)整整住了36年,住新房是我們?nèi)业膲粝搿,F(xiàn)在國家政策好,以前只能想的事,現(xiàn)在就要成真了。” 買大一些房子,可以留著給兒子住 李大爺今年60歲,在礦上工作30年了,一家四口擠在山腳下那間40平米的小房也已經(jīng)30年了,墻壁已經(jīng)裂開深深的縫隙,雖然補修了多次,碰到雨水多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地面滲水同樣嚴重,老鼠到處亂竄。“我本以為這輩子住新房無望,沒想到國家出了這么好的政策。”李大爺說:“這次我們家湊湊錢,買了一個90平米的戶型。其實還有小戶型的,不過我買大一些可以留著給兒子做婚房。” 劉師傅領(lǐng)回礦上發(fā)的生日蛋糕,兒媳在炕上一邊看孩子一邊繡十字繡。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謝東櫻攝 來到劉師傅家時,這天過生日的他剛剛領(lǐng)回礦上發(fā)的生日蛋糕,他老伴在忙乎著做莜面面條,兒媳婦邊看不滿周歲的孩子睡覺,一邊在繡著十字繡,全家老少三代5口人就指著劉師傅一個人的工資生活。為了多掙些獎金和補助,已經(jīng)近60歲的他還在堅持下井,盡管家里很困難,這次棚戶區(qū)改造他們還是要了90平米的戶型。“要個大些的,除了兒子全家和我們老倆口外,在外面打工的女兒回來也能有個地方住了。” 全家再也不用擠在一個屋子里了 記者在路上巧遇買饅頭回家的伍原龍,跟隨這個12歲的男孩走進他家,他和兩個姐姐以及爸媽全家5口人擠在這間低矮昏暗不到30平米的房子。家里很凌亂,被子胡亂堆在炕上,炕沿邊電炒鍋里泡著的碗上落著好幾個蒼蠅,看到我們在拍照,姐弟三個趕緊收拾起屋子。小原龍的媽媽在懷仁縣的陶瓷廠打工,半個月回來一次,由于要供三個孩子上學(xué),原龍媽媽是礦上極少數(shù)出外打工的家屬。爸爸到礦上18年了,從井口到井底有4、5千米,下了井走15里地才能到工作面,又累又忙,平日里根本就照顧不了孩子,姐弟三個只能早早學(xué)會自立。大姐原琪今年高考,二本,報了大同大學(xué)。“越快搬越好,冬天很冷,爸媽上班不在家的時候,我們幾個孩子自己在家用電暖氣,好幾次把保險絲給燒了,新樓房有暖氣,冬天就再也不用擔(dān)心挨凍了。” 原琪一邊在院子里挑撿、晾曬從山上挖來的苦菜,一邊說出了姐弟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