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山煤礦趣事多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3-3-22 22:18:54 頭條 | ||
位于資興市境內(nèi)的湘煤集團周源山煤礦,年產(chǎn)煤炭70多萬噸,是江南最大的礦井之一;礦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很少發(fā)生安全事故,多年來一直是南方煤礦的一面旗幟,曾獲得“全國煤炭系統(tǒng)雙十佳煤礦”稱號。近日,記者慕名去該礦采訪,看到了幾件在其他煤礦未見到過的新鮮事。 井下開“配件超市” 3月14日上午,記者在周源山煤礦礦長李小全帶領(lǐng)下,下到1000米深的井下。長長的巷道兩側(cè),全部用液壓支柱支護;巷道頂部,用鋼管和板材托著;各種電線電纜,整齊地掛在巷壁上,煞是壯觀。 在快接近機械化綜采工作面時,記者看到一個大柜子倚壁而立。仔細一看,里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機械零部件。 “這是綜采二隊設(shè)立的‘配件超市’。”李礦長連忙介紹。 “井下開‘配件超市’?” 李礦長解釋:“綜采機械設(shè)備多,常用配件型號有上百種。機械出故障也是常事。以前,機械鬧毛病后,維修工為找到一個配件,必須急急忙忙趕到地面,幾千米長的巷道,步行、坐人車、坐提升機、領(lǐng)貨……來回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嚴重影響生產(chǎn)。” 綜采二隊在“練內(nèi)功、挖內(nèi)潛、向管理要效益”活動中,集思廣益。有人提出,何不在距工作面不遠的地方設(shè)立一個“配件超市”,將各種常用的機械零件和廢舊配件收集上架,分類擺放。這樣,既省去了找部件的時間,又解決了小配件易丟失的問題。 “好主意!”很快,井下“配件超市”在綜采二隊“開張”了。不久,這種“超市”也出現(xiàn)在其他綜采隊工作面附近。 綜采二隊檢修工曾國林笑呵呵地對記者說:“這的確是一個好點子,自從井下開起了‘配件超市’,我們需要什么機械零部件,到這里取就行了,既方便,又省事,還為隊里省下了不少錢。” 去年7月,湘煤集團董事長覃道雄在周源山煤礦調(diào)研,對井下“配件超市”十分感興趣,要求在集團機械化綜采面予以推廣。 更衣室里不見衣柜 礦工下井前都要換下衣服,換上作業(yè)的工裝。在煤礦更衣室,往往擺滿了一排排的衣柜。 但記者走進周源山煤礦更衣室,卻沒有看到一個衣柜。上百平方米的更衣室,空空蕩蕩,干凈、整齊,頂燈、空調(diào)、長椅等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 “沒有走錯地方吧?” “沒有,這就是更衣室。”周源山煤礦黨委書記肖科生微笑著說。 正在記者詫異之時,一位礦工進來換衣服。只見他掏出一張磁卡,對著電子屏輕輕一碰,一個潔白的雙層裝衣吊籃從“頂”而降。 “原來衣柜都藏在屋頂上。” 肖書記介紹,此前,礦里曾嘗試過幾種更衣設(shè)施,都不盡人意。如衣柜式:職工每人擁有一個更衣柜、一把鎖,雖然方便,卻不安全;寄存式:每人發(fā)放一個編號竹簍,下井時將衣物寄存,出井時,再按編號領(lǐng)取,雖然保險,卻很不方便。 2011年底,該礦投資100多萬元,對更衣室進行智能化改造。經(jīng)過3個月施工,在班前大樓二樓更衣室安裝了1350個“電動吊籃”。2012年2月,新式更衣室正式啟用,礦工們一致稱好。 從此,周源山煤礦礦工更衣徹底告別了衣柜與竹簍。 衣物寄存管理員也由原來的18人減少到6人。 煤車出門要“蓋被”“洗腳” 進入一般的煤礦,雙目所及到處是煤灰,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煤炭要外運,車輛撒落的,車輪子上沾帶的,不把煤礦弄得黑乎乎才怪。 但記者進入周源山煤礦,馬路、操坪干干凈凈;辦公樓走廊一塵不染。不留神,還以為走錯了門。 “周源山煤礦怎么這樣干凈?” “干凈靠人!”看到記者一臉的疑惑,李小全介紹,周源山煤礦多年來一直十分注重礦區(qū)環(huán)境建設(shè),綠化率在煤礦首屈一指,有“花園式煤礦”之稱。但作為南方大型煤礦,每天有上千噸的煤炭要用汽車運出去,幾十輛運煤車來來往往,自然會在礦區(qū)的馬路上留下兩條長長的“黑腳印”,與礦區(qū)整體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diào)。 為此,礦里安排專人每天沖洗馬路,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消除馬路的‘黑腳印’,必須從源頭抓起!”今年以來,該礦加大車輛運輸衛(wèi)生整治力度,規(guī)定:運煤不能超載;煤裝好后,必須用防水布將煤蓋得嚴嚴實實;用高壓水槍將車輪沖洗得干干凈凈后,運煤車方可開出煤坪。 幾招下來,令人頭疼的礦區(qū)馬路上的“黑腳印”終于不見了。 最近,周源山煤礦捧回了中國能源局頒發(fā)的“中國最美礦山”獎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