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軍:勤奮筆耕終不悔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7/12/29 10:10:16 寫作 | ||
我是1988年開始業(yè)余新聞報道寫作的。1988年招工在煤礦一個偏遠的工區(qū)從事一線采煤工作,采掘工作“三班倒”運行作業(yè),工作浩繁勞動長度大。后來,在礦區(qū)一位從事新聞工作的老師的引導“影響”下,開始了業(yè)余的寫作工作,一線工作再累,我下了班仍然是用心寫作,從不放棄內心的寫作事業(yè)追求。 當時,領導發(fā)現(xiàn)我有能寫會畫的“特長”,是棵好苗子,就把我調出礦井一線,從事了工區(qū)團支部書記兼工區(qū)的新聞工作。機遇給我寫作增添了力量與激情。從此我便與寫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沒想到一干就是三十年。寫作的路仍然還要“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行”! 在三十多年的寫作中,我發(fā)表了9900多篇,共計200萬字的新聞及書畫攝影文學等作品, 60多篇文章在全國、省及地市級報刊雜志獲獎;50多次榮獲《中國建材報》、《煤炭資訊網(wǎng)》、《白沙工人報》、《湘煤集團報》等媒體“(十佳)最佳、優(yōu)秀記者(通訊員)及新聞工作者”等稱號。在三十多年的從事寫作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要當好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沒有捷徑可走,惟有勤奮學習,深入采訪,認真寫作。 要當好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勤奮學習。常言說:“筆耕如農(nóng)耕,其辛苦程度不亞于“汗滴禾下土”。寫稿這項工作十分辛苦,采訪要費時間,構思要動腦筋,寫作要花精力,而且時常挑燈熬夜,正因為做文字工作是個苦差使,所以要當好一名新聞工作者,首先要熱愛新聞工作。在三十年的漫長的業(yè)余報道生涯中,我認識了中央、省市(地區(qū))縣內外許多新聞記者、編輯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兢兢業(yè)業(yè),以苦為樂的敬業(yè)精神,自己也堅持做到克服困難,在挫折面前,堅韌不拔,邊學邊寫。三十多年來,我給自己立下一條規(guī)矩,不管多忙多緊,不管是在單位上班,還是在家干勞務干活,都要堅持學習。學習自己能夠閱讀到的文件;學習自己能夠看到的報刊,學習自己可以找到的有關寫作方面的書籍.通過學習,使自己及時了解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同時提高了理論、政策、寫作水平。我認為,要當好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吃透黨的政策,隨時了解黨在每個階段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企業(yè)員工群眾想些什么,盼些什么,同時要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結構,我每年的稿費,大部分都用于購置學習資料,在單位,我自費訂閱了《新聞與成才》《新聞愛好者》等報刊。 要當好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深入采訪。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待虎子。為了使自己養(yǎng)成深入細致采訪的良好習慣,我給自己“約法三章”:道聽途說來的不寫,沒有經(jīng)過自己現(xiàn)場采訪的不寫,沒有考慮成熟的不寫。一次,在工作之余,我到一個國企采訪銷售成果的推進事跡,那企業(yè)干部向我講了企業(yè)此方面的上的基本情況,給了我相關資料,叫我不要下去采訪,但我依然堅持冒雨去現(xiàn)場,作了仔細認真的采訪,認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寫成了現(xiàn)場感極強的通訊《用事業(yè)書寫青春》,刊登于1998年元月29日的《中國建材報》頭條。此稿子相繼在近40家新聞報刊雜志媒體上見報發(fā)表。在多年的新聞采訪中,我曾不止一次聽到好心人的勸阻,你只是一個通訊員,又不是正式記者,何必跑那么多的路,太辛苦了。但我仍一次次地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勸阻,始終堅持到一線采訪。每當一篇文章發(fā)表,特別是一些文章受到人們的關注,見面被人提起時,心里就像喝了蜜似的甜。 要當好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認真寫作。對自己深入采訪得來的線索,要進行細致篩選,精心構思,認真寫作,選好獨特的新聞角度,寫好標題和導語。一般人看報紙,大部分看標題,標題導語寫好才能吸引人。在寫作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發(fā)掘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必須善于捕捉新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聞敏感性。 在夾縫中求生存,于酸辣中苦尋覓。三十年來,在漫長的業(yè)余寫作之路上,盡管工作繁忙,盡管工資微薄,但我默默耕耘,勤奮努力,幾多成功,幾多失敗,幾多酸甜,幾多苦辣。“碧草尚喜沐春雨,人生更須長精神”。今后我將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義無反顧,一如既往,無怨無悔地埋頭奮筆,用自己的筆謳歌美好的生活,多筆耕更多更好的作品!
|